Page 200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00

188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察,成功唤醒了法兰西民族的记忆,对重塑民族认同和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忆与历史并非截然相对,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人们心灵记忆的基础。但

              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给人带来的却是巨大的心灵创伤。如何正确地面对这种创伤
              记忆,保罗·利科在《记忆、历史与忘记》(2004)一书中做了深入阐述。他认

              为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使真实历史成为活的记忆,而不是抹杀、歪曲或尘
              封入档。只有对历史充分记忆、对罪行彻底忏悔,才会有真正的赦免、和解,
              抚平创伤,创造未来。这样,历史就有了鲜活的存在意义。古人说,“前事不

              忘,后事之师”,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
              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

              的追求。”
                  总之,“集体记忆”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边界在不断

              扩大。不过,相关研究仍集中于遗迹、电影、博物馆、“大屠杀”、“法国革命”
              等近现代事件。近年来,国内学界的研究也大致如此。相对而言,将集体记忆
              具体运用到传统经典和历史文本领域的研究则明显不足。事实上,很多时候历

              史与集体记忆相互交织。文本的历史或有灭失和断裂,失去文本的历史将很快
              蜕变成模糊的集体记忆,从现实的理解中重新建构。从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的

              相互关系出发,不仅对历史重构中的历史书写有一个客观认知,而且一些重大
              历史的“真伪”也变成了记忆重构与传统绵延的问题。

                  同时也应看到,对于“集体记忆热”,近些年已有学者提出“术语滥用”
              和“语义过载”的警告。虽然理论和概念层出不穷,但能解决历史和社会问题
              的理论并不多见,盲目跟风的现象较为严重。正确的态度应是既不固步自封,

              也不盲目跟风,而是坚持理论为史学服务,与解决中国史学问题相结合,最终
              提出有价值的创新理论。



                 (作者成祖明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该文原载2017年2月13日《中国
              社会科学报》)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