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96

184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附录一















                             “集体记忆”理论的西方言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集体记忆”的讨论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热

              点,其运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大有涵盖一切历史和社会领域之势,现对其理
              论、概念和源流予以梳理。



                                  “集体记忆”理论的提出



                  从学术脉络上看,西方学术界对记忆的讨论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
              神话中,记忆女神谟涅摩绪涅就被称为诸艺之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中

              世纪思想家奥古斯丁等人都对记忆有过探讨。近代以来,人类的记忆意识不断
              觉醒,各种纪念馆、档案馆和图书馆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种记忆意识与欧
              洲动荡的局势和不断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密切相关。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1859—1941)奠定了现代西方记忆理论的基
              础,他在《材料与记忆》(1896)一书中专门讨论了“记忆”。柏格森的核心概

              念是“绵延”,意即在人的意识中,过去、现在与未来不可分割地联结起来,
              形成意识的绵延不绝。绵延并非混浊无物,知觉和记忆构成其内容,但“‘纯
              粹的’自发的知觉其实只是一种理想,一种极致。每一个知觉都填充着一定深

              度的绵延,都将过去延伸到当前之中,同时也由此成了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
              换言之,绵延即记忆,记忆(含瞬间知觉)构成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精神世界。

                  与柏格森同时代的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埃米尔·涂尔干(1858—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