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0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20

308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定定居孟买,借重英国资本主义的力量再图进取。1832年,大卫 · 沙逊加入了
              英国籍,并在孟买设立了沙逊洋行(David Sassoon and Sons Company)。此后,

              他开始将兰开夏的棉纺织品和印度的鸦片等商品运往中国,销路很好,营业不
              断扩大。正如专门研究沙逊家属的著名学者罗斯所说 :“这是大卫 · 沙逊的极大

              发展,其报酬是 : 黄金雪片似地向他飞来。”                 1
                  2. 以塞法迪犹太人为主的香港、上海犹太社团的形成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败了腐朽的清政府,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开放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英帝国用枪炮打开了中
              国的大门,结束了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为塞法迪犹商进入中国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也就在这同时,沙逊洋行在中国的业务已具相当规模,大卫 · 沙
              逊便派次子伊里亚斯 · 沙逊(Elias Sassoon)前往广州负责在华业务。1841年,

              沙逊洋行在香港建立第一个办事处,后发展为分行。此后数年,利用其在英帝
              国范围内的广泛商贸联系,沙逊集团在香港的业务迅速发展,其他塞法迪犹商
              集团也纷纷进入香港。这些公司、洋行、办事处的雇员队伍随之扩大,其中

              的高级和中级职员不少是来自巴格达和孟买的犹太人。这样,在香港便出现了
              最初的犹太居民群体。1858年(一说1855年),第一个犹太公墓在香港跑马地
                                  2
             (Happy Valley)建立, 这说明当时常住香港的犹太人已有相当数量,笔者估计
              有上百人,否则是无必要建立公墓的。可以说,一个小小的犹太社团此时已在

              香港形成。
                  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越的经营环境自然不会逃
              过犹太人精明的商业目光。上海地处西太平洋黄金海岸的中点,又扼长江黄金

              水道的出口,是近代中国内外贸易两个辐射扇面的结合部,具有独一无二的经
              济区位优势。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H · 林赛(Hugh Hamiltom Lindsay)

              在乘“阿美士德”号商船秘密考察上海后指出 :“和这个地方(引者按 : 指上
                                                         3
              海)自由进行贸易得到的利益将是无法估计的。” 同时,上海作为一个对外开


              1  罗思(C.Roth): 《沙逊王朝》(The Sassoon Dynasty),伦敦1941年版,第47页。
              2  罗狮谷(Dennis Leventhal)编,《香港犹太团简介》(The Jewish Community of Hong Kong, An Introduction),
                 香港,1988年版,第3页。
              3  黄苇著 : 《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页。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