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9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19

第十八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三 :            307
                                                犹太难民的避难地有一个先期到达的实力雄厚的犹太社团


                    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人国家,中经大卫,到所罗门时期达到了鼎盛。所罗门死
                    后,王国内部出现纷争和分裂,国力逐渐衰落。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撤皇帝

                    率新巴比伦军队攻陷耶路撒冷,捣毁所罗门圣殿,包括国王、贵族、祭司、工
                    匠在内的上万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今巴格达一带),史称“巴比伦之囚”。虽

                    然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帝国又为新兴的波斯帝国所灭,波斯皇帝居鲁士准许
                    流亡的犹太人返回家园,支持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复兴犹太教,但并非
                    所有流亡在巴比伦的犹太人都踏上了归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留在了巴

                    比伦。经过帝国更替和战乱冲击,到18世纪时,居住在巴格达的犹太人约有
                    五六千人,大部分很贫困,但也有一部分犹太人善于经商,发家致富。他们或

                    设摊买卖,或放高利贷,成为巴格达税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巴格达的行政长官
                    长期以来习惯于委任一位犹太人担任首席财政官。沙逊家族作为当地犹太旺

                    族,经常据有巴格达首席财政官这一职务。
                        到19世纪,居住在巴格达的塞法迪犹太人开始呈现出向东移民的趋势,
                    移往印度、马来亚、新加坡、中国和日本。这是因为巴格达的士耳其当局日趋

                    奉行一种明显的反犹政策,同时在东方却出现了更宽松的生存环境和更多的商
                    业机会。沙逊家族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从巴格达到印度谋生,再从印度到中国

                    发展的历史,便是当时塞法迪犹太人步步向东推进直到在中国兴旺发达这样一
                    条成功之路的缩影。

                        1821年,土耳其政府任命达乌德出任巴格达行政长官。此人到任后,巴
                    格达的反犹活动愈演愈烈。一些犹太著名人士遭到捕杀,如出任族长的犹太人
                    埃兹拉就被土耳其政府逮捕,处以绞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沙逊家族之首

                    领大卫 · 沙逊(David Sassoon)上书土耳其政府,要求解除达乌德的职务。达
                    乌德闻讯后,意欲报复,制定了一个屠杀犹太人的计划,特别是要置大卫 · 沙

                    逊于死地。于是,沙逊一家不得不逃离巴格达。当时英国国内的反犹太主义倾
                    向正逐渐减弱,一批有识之士要求改变对犹太人的歧视态度,这其中就有担任
                    孟买总督的罗伯特 · 格兰特爵士(Sir Robert Grant)。同时,1833年8月和1834

                    年4月,英国议会相继通过法令,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专利权和垄断
                    特权,印度便成为日益发展的英国与远东贸易的枢纽,而孟买则成了英国商人

                    进入中国的跳板。正是看到了这一系列发展中蕴含着无限商机,大卫 · 沙逊决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