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49

第二章  犹太难民来华的路线、时间、人数和安置情况(1933—1941)             37



                                                                7
                    担心即将来临的意英之间的战争将威胁到该船出航 。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
                    宣战,接着法国便战败投降,此后英国和德意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展开激烈的海

                    空战,战火还蔓延到巴尔干半岛和北非西亚。这样,欧洲犹太难民从海上来沪
                    的传统路线全部被切断了。同时,由于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西欧国

                    家和南斯拉夫、希腊等巴尔干国家先后沦入纳粹魔掌,波罗的海三国面临纳粹
                    威胁,后又被并入苏联,而德国占领军在波兰等东欧国家开始有计划地排犹,
                    使欧洲犹太人外逃的潮流更为汹涌,但成功的比例也日益降低。这一阶段仍有

                    不少人希望来上海,但只能转而走陆路——穿越苏联西伯利亚,然后经中国东
                    北、朝鲜或日本抵上海。1940年6月后由陆路来到上海的难民估计在2 000人

                    左右。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后,欧洲犹太难民从陆上来上海的路线也被切

                    断。此后,再没有犹太难民能离开欧陆前来上海。然而,仍有一些在此之前离
                    开欧洲而滞留在苏联远东、中国东北和日本的犹太难民,由于战火四起、各国
                    严格限制移民入境而无处可去,结果又辗转来到上海,其中大多数是来自波

                    兰、立陶宛的犹太难民,这些人数应该在2 000人以上。值得一提的是1 100余
                    名波兰犹太难民来沪的曲折经历,他们中包括著名的密尔经学院、卢布尔经

                    学院等犹太经学院的师生400多人。他们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前后陆续逃往
                    立陶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出了一个逃离欧洲的办法 : 以前往荷兰殖民地

                    库拉索为由取得进入日本的过境签证,然后再设法从日本去美国。经过艰苦努
                    力,并得到日本驻立陶宛领事杉原千亩的全力支持,他们居然获得了去日本
                    的过境签证。在立陶宛并入苏联后,他们又获得苏联政府的离境许可,在苏

                    联旅行社的安排下,每人交付了200美元,坐火车横越西伯利亚来到海参崴,
                    再从那里乘船抵日本神户。在神户滞留了半年多,他们始终无法获得进入美

                    国的签证。后在巴勒斯坦犹太代办处特派代表齐拉赫·瓦尔哈夫蒂格(Zorach
                    Warhaftig)等人的帮助下获得了来上海的许可证,于1941年下半年分批来到
                    上海。据当时报纸记载:“1941年8月22日,又有296名犹太难民从日本神户和

                    横滨乘日本轮船Asama Maru号来到上海,其中有255名波兰犹太人和16名德



                    7  《以色列信使报》,1940年6月14日。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