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2023年3-4月
P. 155
2023 年第 2 期
心》指出,即使在国民党核心统治区的江浙地区,党务经费问题同样突出。 国民党地方党务经费从
临时性的“借款”转变为制度化的“拨款”,“党员养党”之意图沦为“无人养党”的尴尬,折射出国民
党央地双方在政党理念和模式等层面存在深刻的分歧。 王奇生所言的国民党“弱势独裁”之执政
特点,亦在党务经费这一财政角度有所表现。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军事建设。 南京大学鄢海亮
《全面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对炮兵的建设》从军事史角度考察了抗战前国民政府的炮兵建设,认为
南京国民政府确立了师属炮兵与独立炮兵两种形态。 由于火炮短缺和财政所限,师属炮兵编制难
以健全,国军炮兵多以独立形式存在。 这虽有集中火炮、统一分配火力等优点,但不利于步炮协同
作战,对后来的抗战造成影响。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争取外援。 战争初期,苏联和日本爆发的冲突让国民政府看到
了联苏抗日的可能。 南京大学吴启睿《张鼓峰事件对国民政府抗战策略的影响》基于中、俄档案文
献,讨论张鼓峰事件对国民政府抗战策略的影响。 指出张鼓峰事件对日本侵华战略影响有限,但对
中方影响较为复杂。 随着事件的演进,国民政府对苏联远东政策的认知更贴合实际,政策也从积极
的联苏抗日转变为务实性的对苏外交。
抗战胜利后,战犯审判成为严惩战争罪行、重构战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界对国民党、共
产党对日战犯审判已有较为充分的研究。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刘广建《战后韩籍
战犯在华审判研究》对学界研究较少的韩籍战犯审判做了考察,指出韩籍战犯的侵华战争罪行得
到了一定程度的惩罚,但由于韩籍战犯兼具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双重身份,审判存在量刑不够、惩处
不到位等问题。
三
既往党史研究多围绕重要人物和事件展开,制度史与组织史研究相对不足。 本次论坛上,青年
学者比较关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史和制度史。
党史研究中,《共产党宣言》的译介是一个重要议题。 北京师范大学项旋《追寻湮没的译者:黄
侃 1908 年中译〈共产党宣言〉考辨》以 1908 年《天义》所刊译本的译者“民鸣”为研究对象,通过比
勘同期文本和分析黄侃无政府主义的追求,论证了 1908 年《天义》 所刊《共产党宣言》 的译者“民
鸣”即为黄侃。
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对党员的培养。 上海大学杨阳《中共创建初期党团教育体系的
形成与转变(1920—1926)》考察了党校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教育。 指出,1923 年 10 月至
1924 年,中国共产党经过组织制度探索,形成以教育宣传委员会为核心组织、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和社会科学研究会为前沿组织的党团教育体系;五卅运动前后,教育宣传委员会的工作渐趋停滞,
党校、支部教育及各类训练班随之兴起;1926 年,党团教育体系的中枢由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过渡
至党校体系。
在对内构建党团教育体系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吸收青年进步学生加入革命阵营。 安徽
大学江明明《主义竞逐与教育递嬗:20 世纪 20 年代国、共、青三党竞“革”中的大夏大学》将研究视
野置于大夏大学创建中国民党、共产党和青年党的角逐,不仅考察了大夏大学创办过程中国、共两
党的积极作用,也在大夏大学学科构建脉络下注意到青年党的崛起,呈现出大夏大学内三党竞争背
后革命、政治与办学的复杂互动。
联合战线与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李雷
1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