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抗日战争研究》2020第三期
P. 56
高翔 / 全面抗战前兵工署对陆军兵工业的整理
交通便利,同时当地及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可满足全国兵工生产需要,加之深处内陆,一旦中日战争
爆发,不至于重蹈东三省和上海兵工厂的覆辙,是建设新厂的理想之地。 兵工署计划 2 年内耗资
8000 余万元建成株洲兵工厂,下设火炮厂、炮弹厂、枪弹厂、火药厂、制酸厂、炼钢厂和炼铜厂,设备
和生产技术从欧美各国引进,并吸引国外知名军火商投资,以解决建厂的设备、技术和资金问题。
兵工署预计工厂投产后,火炮和弹药产量可满足新编部队需要,钢材、铜材和火药产量则能满足直
辖各厂的生产需求,实现原料的自给自足。 ① 其预期产能如表 4 所示。
表 4 株洲兵工厂预期产能表
工厂 产品 产能
75 毫米山、野炮 每年 120—180 门
50 毫米高射炮 每年 16 门
75 毫米高射炮 每年 16 门
火炮厂 105 毫米榴弹炮 每年 48 门
105 毫米野战炮 每年 30 门
150 毫米榴弹炮 每年 30 门
军用光学器材 每年满足 5 个师需求
47、50 毫米炮弹 每日 680 发
75 毫米炮弹 每日 834 发
炮弹厂
105 毫米炮弹 每日 404 发
150 毫米炮弹 每日 96 发
枪弹厂 7 9 毫米枪弹 每日 350000 发
火药 每日 6 35 吨
火药厂 雷汞 每日 10 千克
氮化铅 每日 10 千克
发烟硫酸 每日 6 1 吨
浓硝酸 每日 20 吨
制酸厂
酒精 每日 4 4 吨
乙醚 每日 2 吨
炼钢厂 军用钢材 每月 700 吨
炼铜厂 军用铜材 每日 15 吨
资料来源:《兵工厂整理计划草案及建设新兵工厂计划》(1932 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防部史政局和战史编纂委员会
档案,787 / 2212。
1932 年 7 月 12 日,《建设新兵工厂计划》 经兵工署和陆军署开会讨论,按原案通过,由军政部
审核后上呈军事委员会。 ② 蒋介石详阅计划后,认为仅依靠国民政府财力,2 年内无法建成株洲兵
① 《兵工厂整理计划草案及建设新兵工厂计划》(1932 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防部史政局和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
787 / 2212。
② 《陆军署兵工署报送新兵工厂计划书及议事记录给军政部呈文稿》 (1932 年 7 月 19 日),《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
第 3 辑,第 89—90 页。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