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145
&忧支释寃 2020年第3期
批准了 10173吨, 吨位的10% %①从随后3个月的 进展来看,中国对 助
所遭遇的困难不仅存在于审批环节, 是已 过审批的物资 ,在造和运输环 然进展
缓% 1945年7月27日 国对外经济事务局东亚和 地区分部副 纳德•哈丁( Donald
F. Harding)向洛克所做的 示,美方批准总数已增至17985吨,但已 或完 造的物资
只有1268吨,仅 批准吨数的7% %② 然,在1944年中美关系 全面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战时
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 国 事务管理权而 的 , 力改变中国
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 地位%
(责任编辑:潘晓霞)
《维 之供:清代 与国 (1730-1911 )》
周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版,88元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田赋正项始终是清代中央政府的首要财源,田赋
盈余则构成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收入。同时,它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该书讨论的田赋,既包
括地丁银为主体的地丁钱粮,也包括漕粮,属于广义的概念。
该书考察的时段是“后耗羡归公”时代,即雍乾之际至清末,大致在1730—1911年。全书大体以时
间为线索,试图从财政收支与管理的角度,观察18世S中期以降田赋制度的变革与延续。既在勾勒其
演进之脉络基3上呈现了田赋制度的复杂性与多重性,也将制度放在各级政府的财政运作中来理解,
讨论清代的财政管理与国家治理问题。
该书指出,清朝以“永不加赋”为祖训,雍乾之际“耗羡归公”后,田赋正额的规模相对固定。在中
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官吏从田赋等税收中建立起额外收支体系,以应对18世S中期以降日
益显著的额定经费缺口。咸同年间的一系列财政合理化改革,也未能改变这一基本结构。田赋制度运
作中的两重性(额定、额外收支体系并存),与高度中央集权之下的分散性(表现为“包征包解”模式),
成为清代财政管理之常态,对于当日之吏治民生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而深远之影响。
全书以相当的篇幅讨论清代的漕务,因相较于地丁银制度,漕粮之征解在太平天国战争前后经历
了眉J Y的变革。作者认为,19世S中期以降,明初以来延续400余年的漕运制度趋于解体,取而代之
的,一是漕粮的采买海运,二是漕粮的折征折解。在这些制度变革背后,漕务运作突破了既有的框架,
其主导逻辑也逐渐由贡赋转向市场。
田赋问题历来是王朝国家制度史、经济史研究中的重点,属于前贤着力已深的老课题。该书在前
人研究的基3上,为这一重要领域增添了又一扎实的力作$
① Howard Coonley Repol to Donald M. Nelson, Apli 30, 1945, Reports: Nelson Mission-Coonley Repol, American War
Production Mission in China,1944 - 1945,Reel 26,Franklin D. Roosevelt PresiVential Libraa.
② Letter from Edwin A. Locke,Jr. to James A. Jacobson,July 27,1945,Lend-Lease,No. 1,Amerian War Production Mission i
China, 1944 -1945, Reel15, Faanklin DDRooeeeeltPaeeidentialLibaaayD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