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69
&忧支释寃 2020年第3期
表3清末民间私铸货币案例统计表 (单位:件)
年份 案例总数 制钱 铜元 大小银元 不明 制钱/总数 铜元/总数
1900 4 2 2 50%
1901 6 2 2 2 33% 33%
1902 16 11 3 3 69% 19%
1903 29 16 5 8 1 55% 17%
1904 24 12 12 1 50% 50%
1905 50 17 26 7 3 34% 52%
1906 28 2 18 9 1 7% 64%
1907 14 3 7 4 21% 50%
1908 28 6 13 13 21% 46%
1909 7 5 2 71%
1910 7 1 7 14%
1911 7 2 5 29%
合计 220 71 94 61 7 32% 43%
资料来I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录副奏折、上谕档、电报档、端方档所载案例12件,《大公报》所载66件,《申报》
所载61件,《新闻报》所载41件,《时报》所载18件,《北洋官报》所载10件,《顺天时报》所载3件,《赏奇層报》所载2件,《济南
报》《山东官报》《&川官报》《同丈沪报》《浙江交儆报》《浙江新政交儆报》《量庆蔺会公报》各载1件。
注:(1)表中13件案例涉及同时粘铸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故单项粘铸类型的总和大于案件总数;(2)7件案例所载粘铸类型
不),暂以"不)"标之;(3)上表依公历时间排序,故发生在农历年底(进入公历第二年)f &分案例亦依公历为准。
私钱由盛转衰过程中,清政府明显增强了查禁与回收力度,尤以1907年民政部组织的“收化私
钱运动”最为瞩目。该年五月,清政府发布《奏定收化私钱章程》,规定由官府与商会安排场地与熔
炉,限期回收民间各类私钱,集中熔化为铜板,扣除20%的“砂耗化工”与3%的“厂用”,私钱持有
人可凭收据提取剩余的77%铜板。①此项运动持续到1908年,产生了较大影响,并进一步推动地
方打击私钱。②此后,虽然私钱仍在城乡社会广泛流通,但相关的私铸案件已销声匿迹,故民间私
钱的铸造体系基本解体。
结论
既有的近代货币史研究对庚子之后的制钱铸造变动未作具体论证,多将之视为被铜元铸造迅
速取代的自然过程。这与学界未将制钱铸造史充分融入近代小额通货史有关,而清末制钱铸造体
系变动正是近代小额通货出现激烈博弈与转型的关键动因。清代制钱铸造体系涵盖了中央铸钱与
地方铸钱、官方制钱与民间私钱、币材供应与新钱行销等诸多内容,是一个多方频繁互动的有机整
体。该体系的变动既与铸钱成本直接相连,又与政府币制观念息息相关。庚子之后,在制钱奇缺、
铸本高昂的背景下,清政府币制改革分两个层次展开,即缓解钱荒危机的钱法改革与确立货币本位
的本位制改革% 1908年前,二者分别以铜和银为中心并行开展,互不统属。
① 《奏定收化私钱章程》,《顺天时报》,1907年7月4日,第7版。
② 《惩治私铸案犯办法(上海)》,《新闻报》,1907年9月11日,第10版;《禁用私钱(吉林)》,《大公报》,1908年9月21日,
第10版;《派员调查私铸小钱(浙江)》,《北洋官报》第1903册,1908年11月16日,第11页。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