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88

&忧支释寃           2020年第3期


                 —面。
                     如此复杂、多重性的口号为何在现有研究中常常被以简单的反传统解读?这样的理解其来有
                 自,并且有《新青年》一派有意无意塑造的成分。杨鸿烈在1924年时从《新青年》《新潮》的文章中
                 归纳胡适“重新估定”的含义,认为是“用评判的方法去重新估定中国旧有的学术思想的价值,使中
                 国人对于本国学术思想的地位产生自觉心,然后达到’纳中国于世界思潮之轨’的目的”。①他看
                 到这两份杂志重估的对象仅是“中国旧有的学术思想”。实际上,这一解读用之于《新青年》、《新
                 潮》尚无太大偏差。不过,几年之后,胡适的表述却又进了一步。他说:“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
                 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明”。②相较于杨鸿烈,胡适此
                 句有两点明显变化:其一,在这一表述中,中国旧文化不是将要“重新估定”,而是已经“估定”一
                 “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尊西趋新与反传统的色彩更为明确;其二,开始以此定义整个新文化运
                 动,而非仅限于《新青年》《新潮》,以《新青年》一派的声音概括、代替新思潮中的全部主张。③就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含义而言,“一概抹杀”的一面在原本相对中性、开放的多重性中的凸显与
                 固定,与后世以《新青年》的声音概括原本多元互歧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过程密不可分。④胡适他们
                 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往反传统一方理解的努力,甚至影响到对手方的叙述。如钱穆便认为:“新
                 文化运动的口号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正为在先几十年没准备,没基础,在仓促的短期间,何从
                 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呢?于是重新估定转变成一概抹杀。”⑤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也正是在这样
                 有意无意的言说中逐渐生成。


                                                                                     (责任编辑:薛刚)































                    ①  杨鸿Y:《为新青年社的老同志进一解》,《晨报副刊》1924 •第24期,1924年2月4日,第1版。
                    ②  胡适:《新F化运动与国民‘》(1929年11月9日),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21卷,第438#440页。
                    ③  胡适的这一转变,与所处时局背景密切相关,当时国民‘政府开始否定五西新思潮,量新提倡传统F化,对胡适而言,来
                 自传统.的压力久起,所以量估的目标久回到传统.F化。
                    ④  关于"新F化运动”一词早期含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固定的初*讨论,可参见周月峰《五西后"新F化运动”一词的流6
                 与早期含义演变》,《近代史研究)2017 •第1期$
                    ⑤  钱穆:《回念五&》(1950年5月),《历史与F化论丛》,九州出版社2012 •版,第341页。
                  86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