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91

&忧支释寃           2020年第3期


                 角除了侧重国民政府外,也有将南京事件置于20世纪20年代列强对华政策转变中进行论述。①
                 不过,对于制造南京惨案的英国是如何因应、处理和最终解决南京事件,其多次对华交涉中断与重
                 启背后的原因等仍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梳理。本文主要利用中英外交档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
                 点对1927年至1928年英国在南京事件交涉过程中的政策演变进行考察,分析英国政策转变的原
                 因,以期对南京事件爆发后的中英关系有更全面的理解%


                                            一、英国的反应与五国联合通牒


                     南京事件发生后,英国驻华公使蓝浦生(Miles Lampson)向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提出口头
                 抗议,顾维钧则声明南京城垣已陷入北伐军之手,外部无法调查事实真相,至英美各国抗议之所述,
                 均属片面之辞,外部不能据为真确。②张作霖也对外声称“南京事件发生于北军撤退以后,故与吾

                 等无涉,安国军不负责任”。③而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陈友仁则向英国公使秘书台克满(Eric
                 Teichman)声明,在南京抢劫的是山东军,否认国民革命军为肇事者。④3月31日,陈友仁正式向台
                 克满递交关于南京事件的声明,在谴责袭击事件的同时,对英美军舰炮击南京表示强烈的抗议。⑤
                 与此同时,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就南京事件发表讲话:“如经调查发现,国民革命军确实对南京事
                 件负有责任,他将道歉并赔偿损失。”⑥4月1日,蒋介石又派郭泰祺拜访英国驻沪领事巴尔敦
                 (Sidney Barton),表示对南京袭击事件的遗憾,承诺负责与赔款,但保留对炮击事件的抗议。⑦
                     英国上下对南京事件极为关注,伦敦谣言纷起。有的声称袭击外国人的是国民革命军,有的则
                 称是白俄罗斯怂恿下的北军所为,也有媒体称英国为了报复,已炮击摧毁了半座南京城,超过2000
                 人被杀。面对外界的各种谣传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声明,英国政府态度极为谨慎,英国外交大臣张伯
                 伦(Austen Chamberlain)根据英国驻南京总领事的报告,否认英军炮击南京造成2000人死伤。4月
                 4日,他在议会发表演讲,强调事件中有7名外国人被杀,多人受伤,英美炮击面向无人区,旨在掩
                 护一部分外国人从南京城撤离,造成中国平民死伤3人,否认近日在伦敦的各种流言。同时,他认


                    ①  入江昭在《帝国主义之后:1921一1931年对远东新秩序的探索》(Akira Iriye, After Imperialism,, the Search for a New Order in
                 the Far East % 1921 - 1931 , Cambridge: Haaard hniveaity Press, 1965 ) —书中分析,区别于北伐时期英美对南方阵营内部派系模糊
                 的感知,日本看到并利用了国民党内部“温和派”与“激进派-的分裂。以解决南京事件为契机,蒋日暗中联络,币原喜重郎一面实
                 际劝阻了英美的制裁行动,一面督促蒋介石反共,促成“四•一二-政变。沈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帝国主义关系再探讨》
                 (《历史研究)1984年第4期)归纳英美在南京事件后仍是以武力干涉中国革命的炮舰政策。牛大勇《美国对华政策与“四•一
                 政变的关系——兼与沈予同志商榷》(《历史研究)1985年第4期)、《英国对华政策与国民革命的危机》(《历史研究》1991年第4
                 期)认为英美积极分化、诱发“四•一二-政变,整体上仍旧保持软硬兼备的两手政策。罗志田《北伐前期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
                 认知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认为南京事件造成美国在华较长时期的消极观望政策。Phoebe Chow, BriainU
                 Impewal Retreah from China 1900 - 1931 ( London: Routledge Press, 2016)认为1926年前后英国内部从中国撤退的主张和北伐前后中
                 国政局的发展,促使英国政府对中国民族主义和新兴国民党政权抱有同情。
                    ②  《两阁员开阁议》,天津《大公报》,1927年3月30日,第2版;《南京事件更形缓和》,《申报》,1927年3月28日,第1张第
                 4版$
                    ③  《张作霖向日本表示好意》,《申报》,1927年3月29日,第1张第4版;《张作霖对外报记者之谈话赞成撤废不平等条约
                 对南京事件不负责任》,《申报》,1927年3月29日,第2张第6版。
                    ④  Nanking outrages,April 10, 1927,The National Archives ( Similarly Hereinafter),Foreiyn Office ( FO) 371/12477, F3586/
                 1530/10.
                    ⑤  Chineso pate. egaini bombardment of Nanking,April 6,1927,FO 371/12477,F3381/1530/10 ;《外交部长为南京事件发表
                 宣言》,《南京事件》第1卷,台北,“国史馆-藏(以下藏所从略),外交部档案,020 -990600 -2120$
                    ⑥  Chiang Kai-shekU offer of reparation for events at Nanking,April 4,1927,FO 371/12477,F3308/1530/10 ;《蒋介石关于宁案
                 之对外宣言》,《申报》,1927年4月6日,第2张第8版。
                    ⑦  Chiang Kai-shekU offer of reparation for events at Nanking,April 4,1927,FO 371/12477,F3308/1530/10.
                  88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