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25

林  伟  牛  力 /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在华筹办工科大学计划始末

                               的报告,上海的麻省理工与哈佛校友对计划充满热情,两校校友会打算组建一个联合委员会推动该

                                                                                                     ①
                               计划。 他还与中美工程师协会(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Engineers) 进行了初步沟通。
                               在 6 月 9 日写给墨贤里的信中,麦洛埃说中国人认为在中国为计划筹集资金的想法是“不现实和不
                               明智的”,经费应该由中美双方共同承担。 中国人一致反对选址长沙,反对模仿雅礼的制度来办工
                               科大学。 他介绍了郭秉文提出的合作条件,其中包括:将办学经费交给美方使用,允许外国人担任
                               工科大学的负责人,将工科搬到上海等。 麦洛埃还称已与王正廷、穆藕初、聂云台等人取得联系,即
                               将拜会张謇,并相信可以从这些要人那里筹集到 1 万美元,以赞助美方正式考察团赴华。                                     ②
                                   与此同时,胡美也于 6 月 11 日从美国返回上海。 然而,他提供了与麦洛埃不一样的报告。 胡
                               美在给克拉克的信中说,他在抵达上海当晚便邀请包括麦洛埃在内的六名美国人,于著名建筑师亨
                               利·墨菲(Henry K. Murphy)的公司会面,共同商讨工科大学计划。 按照胡美的理解,哈佛和麻省
                               理工会出资发起成立学校,待确定好校址和办学方式后,再从中国社会寻求支持。 根据包括雅礼大
                               学在内的美国在华教育项目的筹办经验来看,都是美方先投资把学校建立并运作起来之后,才有希
                               望逐渐从中国筹资。 麦洛埃告诉他,墨贤里和工科学校委员会的意思是让中国方面先筹集足够的

                               资金,然后哈佛和麻省理工再参与进来,提供办学方面的支持。 显然,在工科大学的筹办策略方面,
                               胡美与麦洛埃、工科学校委员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根据胡美的报告,参会的两校校友都认
                               为,中国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捐出大笔资金,甚至连赞助考察团来华调研的钱都难以募集到。 麦
                               洛埃在会上也报告了郭秉文提出的合作办学条件。 胡美在给克拉克的信中称:“与会的美国人对
                               这项提议大感震惊,他们都不敢相信郭秉文有权承诺并有能力兑现如此巨大的协议。” 参会者认
                                                                                                             ③
                               为,最紧要的是派遣一个正式考察团到中国来进行详细调查,此前不宜采取任何行动。 12 日晚,胡
                               美进一步跟包括牛惠生、余日章等在内的哈佛和麻省理工的中国校友会面。 中国校友也称,没有信
                               心能够在中国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也希望母校派出考察团来华调查。 总之,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
                               和意见分歧,胡美建议先进行充分的调查,掌握充足的信息,而不是急于行动。
                                   对照麦洛埃和胡美在 6 月中上旬寄给美方的信件来看,二者的报告存在一些不合之处。 概言
                               之,麦洛埃传递的是令人振奋、前景光明的信号;胡美表达的则是更为现实和艰难的状况。 若参照
                               委员会此前收到各方的公函回复来看,胡美的报告与大多数咨询者提供的信息更为贴近,麦洛埃似
                               乎掩盖了部分事实,也更多地掺入了他自己的意见。 而且,克拉克在收到胡美的信不久之后,也收
                               到了麦洛埃的一封信。 麦洛埃在这封信里对胡美个人,以及他所力推的美国联合大学计划进行了

                               直接的批评:“坦率地讲,我认为我们应当放弃选址长沙的可能性以及胡美的建议。 他是个好人,
                               是他最先提出了这个计划,他的协助也很宝贵,但是如果我们还继续跟他的意见紧密地保持一致的

                                                                             ④
                               话,在我们最好的帮助者看来,胡美会拖累我们的。” 克拉克与工科学校委员会始终保持着联络,
                               他在 7 月底将此信抄录给委员会,并对麦洛埃在给工科学校委员会和他自己的两封信件中,采用明
                               显不同的口吻谈论中国的情况表示了质疑。
                                   离开上海后,麦洛埃随沃德尔北上。 6 月 17 日,他在北京拜访了中华医学基金会驻华医社主任顾临
                               (Roger S. Greene)。 实际上,顾临大概在 2 月就知道了工科大学计划,并向委员会提供了一些建议。                              ⑤




                                  ①  中美工程师协会创立于 1919 年,是美国在华工程师与一批有留学经历的中国工程师共同建立的组织。 有关该组织的情
                               况,参见吴翎君《推动工程国家:中美工程师协会在中国(1919—1941)》,《近代史研究》2018 年第 5 期。
                                  ②  Letter from Thomas Meloy to Henry F. Merrill, June 9, 1921, HUA, UAI 10. 410. 10.
                                  ③  Letter from Edward H. Hume to Edward L. Clark, June 15, 1921, HUA, UAI 10. 410. 10.
                                  ④  Letter from Edward L. Clark to Henry F. Merrill, July 25, 1921, HUA, UAI 10. 410. 10.
                                  ⑤  Letter from W. W. Peter to George C. Whipple, February 17, 1921, HUA, UAI 10. 410. 10.
                                                                                                                   1 2 7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