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29

林  伟  牛  力 /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在华筹办工科大学计划始末

                                   比照郭秉文在 4 月写给墨贤里的信,以及麦洛埃在 6 月报告中提及的合作方案,这份公开见报
                               的合办工科大学草约在系科设置、经费分担、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具体约定。 然而,这
                               份合约却有诸多不合情理、蹊跷突兀之处。 首先,作为非正式代表,麦洛埃擅自签订合约显然是越
                               权行为,他甚至都没有去谈判的资格。 其次,合约条款与美方委员会最初拟定的工科大学计划有相
                               当大的出入。 美方最初计划建设资金全部来自中国,在这里改成由中美双方平摊,并且美方还进一

                               步承担为扩充工科“筹集百万美金”的重责。 在校务管理上,在 9 名校董构成的董事部中,东大有 4
                               人,而美方仅推举 3 人,中方对学校管理拥有更大的掌控权。 故此,若站在美方立场看来,这是一份
                               权责不对等的合约,美方对于教学和筹资的责任远超东大,且不能掌握管理学校的主导权。 这份草
                               约是在工科学校委员会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的,若将这份草约提交给美方委员会审议,很难得到认
                               可。 再者,合约内容与麦洛埃 6 月向墨贤里报告的东大方案也有很大差异,美方与东大承担的责任
                               在两份材料中几乎发生倒转,背后的原委着实耐人寻味。
                                   东南大学在争取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合办工科方面始终展示出积极姿态,这在中国大学中
                               可谓独一无二。 东大如此积极,与校内工科步履维艰的发展境遇息息相关。 其一是经费短绌。 1921
                               年东大编订预算,全校额定 87. 4 万元,其中工科列 5. 2 万元,占比仅有 5. 95% ,是经费最少的一科。                            ①
                               郭秉文曾向麦洛埃提出每年出资 5 万至 7. 5 万元合办工科,签订草约时规定东大每年提供 7. 5 万
                               元经费,相较于当时工科预算,增幅并不为多。 1922 年 6 月,工科教授要求学校“筹 12 万元为下年
                               度经费”作为“最后的要求”。            ②  校方虽做允诺,却终无法兑现。 如果此时引入美方资金,可以从根
                               本上解决工科的经费困境。 其二是主持乏人。 自 1920 年夏贺懋庆辞职后,东大工科主任一职始终
                               虚悬,科务规划乏人。 1921 年春,这一状况引发工科学生强烈不满。 学生三次向郭秉文写信请求

                               改革工科,推定正式主任,并于 4 月 26 日罢课,最终在校方疏通下方告平复。                             ③  1921 年秋东大开学
                               之际,工科主任仍然虚悬。 工科虽号称东大五科之一,但其下仅设有机械工程一系,以致工科学生

                               “抱消极而欲转科者甚众”。           ④  在这种境遇下,寻求与两所美国名校合办工科,由美方聘请管理员和
                               教员,添置设备,并增设土木和电机两科,对于岌岌可危的东大工科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机遇。
                                   另一方面,注重大学与社会的关联,寻求与社会的密切合作,是东南大学重要的办学特色。 东
                               大是中国最早设立校董会的国立大学,校董会对于沟通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为东大广开办学资源提
                               供了重要通道。 同时,东大也被认为是将美国大学模式移植到中国的典范。 五四前后的中外教育
                               文化交流,尤其是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东南大学是其中重要的桥梁。 这不仅使东大在国际教育界享
                               有赞誉,而且为吸引国外经费、引介国际师资等提供了通道。 东大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向美方提出
                               合办工科,正是通过校董王正廷的引介。 而东大与孟禄的密切关系,也是他强烈推荐美方同东大合
                               作的重要原因。 作为东大校董的上海总商会会长聂云台,在写给墨贤里的信中即明确表示支持东
                               大与哈佛、麻省理工合建工科大学。 他认为东大虽系新建,但设有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和一支高效
                               的师资队伍,他建议墨贤里认真考虑与东大的合作。                       ⑤  当时,东大工科并不是中国最好的工科教育
                               机构,在工科学校委员会的报告中,也提到北洋大学和交通大学在工科教育方面基础更好。 但相对
                               于其他两校,东大更急迫希望通过合办来改变在经费和人才上的窘境。 而东大在中美教育交流中
                               特殊的人事关联和信息传递通道,也使得该校对于工科大学计划的反应更为迅速。



                                  ①  《郭秉文致各系科请重编十年度预算函》(1921 年 4 月 23 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中央大学档案,648 / 495。
                                  ②  《刘承芳等致郭秉文函》(1922 年 6 月 26、28 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中央大学档案,648 / 341。
                                  ③  《刘伯明致郭秉文函》(1921 年 4 月 28 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中央大学档案,648 / 64。
                                  ④  《工科一年级全体学生致郭秉文函》(1921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中央大学档案,648 / 64。
                                  ⑤  Letter from Chinese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to H. F. Merrill, October 4, 1921, HUA, UAI 10. 410. 10.
                                                                                                                   1 3 1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