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34
2022 年第 5 期
洛埃、沃德尔在中国的积极活动,以及不断传回美国的好消息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维持工科大
学计划的效果,使其不至于很快就走向终结。 但是,两人的所作所为对工科大学计划造成了多方面
的损害。 美方委员会得到的是不全面的乃至虚假的消息,极大地影响了判断和决策。 对于中国方
面来说,工科大学计划已然沦为麦洛埃、沃德尔在华笼络人脉,从中渔利的幌子。 对于东南大学等
有意与美方合作的中国大学而言,两人以美方代表自居,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中美大学直接开展交
流与合作的渠道,使得引入美国教育资源的希望成为泡影。
最后,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在华筹办工科大学计划缺少足够的灵活性,难以应对复杂的现
实困难,最终导致方案不了了之。 就至关重要的筹款问题来说,工科大学计划从一开始就强调资金
须从中国筹措,哈佛大学洛威尔校长最后也是以资金难以在中国募集为由将计划彻底搁置。 这种
僵化的、一厢情愿的筹资方案既未充分考虑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不符合自晚清到民国初年
中外教育合作项目在资金筹措方面的经验与惯例。 若以同时代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参照,北
京协和医学院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巨额捐赠,哈佛燕京学社亦有霍尔基金会的大量资金支持。
它们得以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之一,即在于从美国工业家和慈善家那里募集了雄厚的资金。 财力
相对较弱的教会大学亦努力在中国和美国开拓尽可能多的筹资渠道,以维系学校的运作。
洛威尔校长和工科学校委员会始终坚持由中国方面筹资,同时却要求美方须掌控学校。 这种
希望垄断办学权的方案从根本上违背了义务与权利相匹配的公平性原则,是一种不平等的要求。
在与中国合作办学的问题上,胡美、顾临、克拉克等长期在华生活和工作的人士都提出了一些更加
公平和更有国际合作精神的建议。 他们对于中国人的观念、行事方式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也有在中
国社会实际办理事业的丰富经验,因而也更愿意平等且灵活地与中国人合作。 然而,他们的方案和
提议未被工科学校委员会和洛威尔校长充分地认可或采纳。 当工科大学计划在筹备过程中遭遇难
以在华筹资的现实困难时,美方在计划的几项关键议题上仍固执不变,拒绝与中国方面合作并分享
办学主导权,这也是造成计划无果而终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 薛刚)
1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