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30

2022 年第 5 期

                                   麦洛埃清楚自己并非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授权的正式代表,没有与东大签署任何协议的权
                               限。 他原本可以像同赴东大考察的孟禄和卫理生一样,只是给予口头允诺,待向美国委员会报告后再

                               采取下一步行动,却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当即与东大草签合约。                             ①  事实上,麦洛埃在中国行事以
                               美方派遣的正式代表身份自居。 他对工科大学计划的积极投入和工作热情,也给中国人展现出他就
                               是美方在华正式代表的印象。 1921 年 2 月美方委员会在征求中美要人建议时,曾提及将派一个由两
                               位专家组成的考察团来华开展调研。 郭秉文在 4 月的南高校务会议上报告时也称,美方“拟派委员二

                               人来华考察”。 6 月,麦洛埃和沃德尔抵达上海,很容易就被认为是美方所派的“委员二人”。 郭秉文 10
                               月 20 日在东大评议会上报告时,就将沃德尔和麦洛埃称为“两校特派代表”。 10 月 29 日,《申报》刊登的
                               消息中也宣称,哈佛与麻省理工“特派”沃德尔、麦洛埃“来校视察一切,并代表与该校订立草约一件”。                                       ②
                                   美方委员会如何应对东大的合作方案,也显得颇为微妙。 麦洛埃在 6 月 9 日给墨贤里的信中
                               提及他初到上海时跟郭秉文的接触,但在此后给委员会的报告中,他却隐瞒了与东大草签协定这个
                               重大事项。 此事在 10 月底即在中国报纸上披露,已是广而周知,但麦洛埃在 1921 年 7 月 28 日到
                               1922 年 1 月 21 日未向委员会写过一封信报告进展。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方委员会无从知晓。
                               克拉克在 1922 年初来华后,他在 2 月 15 日给墨贤里的信里,即宣称麦洛埃曾来过上海两次,已与
                               东南大学形成一项相当具体的方案。                ③  由此推测,迟至 1922 年春,工科学校委员会应该已知晓麦
                               洛埃跟东大订立草约一事,但是对合约的具体内容可能并不知情。
                                   在 1921 年 12 月委员会提交洛威尔的报告中,没有提及与东大合办工科的草约,委员会此时很
                               可能尚不知道有此合约。 委员会对于东大工科的认识,仍停留在此前克拉克对中国工科教育状况
                               的调查以及郭秉文的来函。 委员会在报告中重点提到了中国的三所学校: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在
                               师资和设备上是最好的;天津的北洋大学工程系有不错的声望;南京的东南大学下设工科,虽然设
                               备贫乏,但目标远大,并努力开展工作。 委员会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东大校长郭秉文建议美方可与
                               东大工科合作,无须新建一所工科大学。 委员会指出,如果哈佛和麻省理工放弃新建一所学校的方
                               案,那么郭秉文的提议是值得考虑的。                ④
                                   草约签订后,东大曾多次联络美方,期待尽快落实。 1922 年 4 月,郭秉文在校董会上报告此事
                               的进展。 校董会议决:“合办工科须限定开始实行时期,如或逾期,本合同即应无效。 至草合同签
                               字一层,应将上述期限加入后再办。”1922 年 12 月,郭秉文又在校董会上报告此事,董事会议决:
                               “由会通知两校代表,照所议办法进行,希望美国方面在一九二三年内将募捐事宜办有头绪,再行
                               协商办法。” 可见直到此时,东大对于美方在工科教育上的巨资赞助和鼎力合作仍寄予希望。 但
                                         ⑤
                               是,在哈佛和麻省理工一方,工科计划已陷入僵局。 1923 年 7 月,郭秉文在旧金山参加万国教育大

                               会时发言,再次提及此事。 他说:“美国著名二大学,及国立东南大学,曾有建设工科大学之提议,
                                                      ⑥
                               即可见国际合作之一斑。” 郭秉文清楚地意识到,东大与美国两校合办工科的计划已经划上句号。

                                  ①  事实上,卫理生对于东南大学科学教育的水准表示质疑。 他在写给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报告中表述了自己的担忧。 但是
                               孟禄高度肯定东大的办学成绩。 在孟禄的坚持下,洛克菲勒基金会最终同意对于东大科学馆的捐助。 Extracts from Report of P.
                               Monroe to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on PreMedical Situation, February 25,1922, Archives of 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College Files, RG011 - 201 - 3435.
                                  ②  《东南大学发展消息(二)》,《申报》,1921 年 10 月 29 日,第 11 版。
                                  ③  Letter from E. L. Clark to H. F. Merrill, February 15, 1922, HUA, UAI 10. 410. 10.
                                  ④  Report from the Committee on an Engineering School in China to President A. L. Lowell, December 20, 1921, HUA, UAI
                               10. 410. 10.
                                  ⑤  《国立东南大学校董会志》,《申报》,1922 年 12 月 11 日,第 15 版。
                                  ⑥  郭秉文:《太平洋各国大学如何最能增进国际了解与友谊》,《教育与人生》第 5 期,1923 年 11 月 12 日,第 4 页。
                                1 3 2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