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六期
P. 67

2022 年第 6 期

                   选产生的“国民救亡会”“统一的抗敌政权”“共同抗敌纲领”和各党各派的“国防会议”等。 对这些
                   根本性的问题,在国共合作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政策的层面上将之进一步具体化,表现了足够的
                   诚意。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
                   主宪法,决定抗日救国方针,选举国防政府;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               ①  这是总体诉求。 同时,就统一战线的具体组织形式,又提出三种
                   带有全局性的政策建议,以供国民党选择:一是“国民党本身变成民族联盟”,各党派加入国民党而
                   又保持其独立性;二是“各党共同组织民族联盟”,拥戴蒋介石为最高领袖,各党以平等形式互派代
                   表组织中央以至地方各级共同委员会,执行共同纲领,处理共同事务;三是“没有成文,不要固定,
                                                                                       ②
                   遇事协商,解决两党有关之问题”。 中国共产党以为第一种组织形式最好 ,第三种乃不得已而然。
                   显然,这些建议是合理的,也是积极的。 国民党的方案则是:“不仅共产党要尊重本党,服从领导,
                   国内现存一切党派,都必然消融于三民主义之下。”                        ③  范长江将之概括为:“设法取消其它党派,使
                   之一律加入国民党。”          ④  这显然与建立统一战线的精神相违。 由于国民党拒绝共产党的前两种方
                   案,统一战线的运作方式最终只能限于最欠效率的临时性磋商的方案。 因之,毛泽东指出:“国民
                   党是当权的党,它至今不许有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⑤  毛泽东虽然肯定国民党转向抗日方面是一
                   种进步,但又指出,其坚持“一党专政”阻碍了统一战线的发展。
                       在“皖南事变”发生、国共合作陷入严重危机时,范长江曾著文评论说:抗战与民主是相互关联
                   的存在。 1937 年国民党三中全会虽然宣布结束内战,但其结束的方式却是系于一党专政制度之
                   下,作事实上认可。 因此,西安事变只是一时修改了国民党若干政策,而没有为抗战建立必要的政
                   治制度的基础。 换言之,“这就是关于抗战建国中政权的性质问题,是由抗日各阶层联合专政,还
                   是由原来的一个阶层专政? 是由抗日各党派用民主方式共同治国,还是由‘一党治国’? 三中全会
                   没有坦白提出而且解决这些问题等于一个暗疾,事先没有除根,以后当然发作”。                                        ⑥  所言不可谓不
                   深刻。 抗日统一政权性质的模糊化,助长了国民党以自我为中心的冲动,而使统一战线呈现弱化,
                   甚至虚化。 同时,以《大公报》为代表的亲国民党的知识分子也在大力鼓吹抗日救国必须“以国民
                   党为中心”。 该报发表一系列社评,强调中国今后势不容再谈各党各派,应当只成为一个党、一个
                                            ⑦
                   派,共同接受蒋介石的领导 ;“今天必须取消的是党派感情与党派利害的观念”,“共同拥护政府,
                   拥护领袖,拥护抗战到底”,“使党派关系,渐融化于无形”。                           ⑧  在王芸生看来,抗战救国“其方式是
                   以国民党为中心,由其他政团及大多数无党无派的国民共同培植督促这个中心,一同走上民主化的
                   道路”。   ⑨  张季鸾则提出“国家中心”论,进一步将“以国民党为中心”系统化、理论化。 王芸生在后
                   来的回忆文章中说:张季鸾的“这种‘国家至上论’和‘意志集中论’,在当时曾经起了帮助蒋介石独




                      ①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央档案馆编:《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 (1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828、830 页。
                      ②   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11),第 629、630 页。
                      ③   蒋介石:《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讲词》,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 15 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
                   史委员会 1984 年版,第 205 页。
                      ④   范长江:《祖国十年:1941 年 9 月—12 月》,范长江著,沈谱编:《范长江新闻文集》下卷,第 981 页。
                      ⑤   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1938 年 11 月 5 日),《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539 页。
                      ⑥   范长江:《祖国十年:1941 年 9 月—12 月》,范长江著,沈谱编:《范长江新闻文集》下卷,第 935、936 页。
                      ⑦   《对一切爱国者的警告》,汉口《大公报》,1937 年 12 月 13 日,第 1 版。
                      ⑧   《团结的增进》,汉口《大公报》,1938 年 4 月 27 日,第 2 版。
                      ⑨   王芸生:《五寄北方青年》,《芸生文存》第 2 集,《民国丛书》第 1 编(9),上海书店 1989 年影印版,第 140 页。
                    6 8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