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64

抗日战争研究               2022 年第 3 期

                   有难色,后来见他们恳切情形,心为之动,即毅然说:‘难得你们有这样义气,好好,拼我老面子不
                   要,替你们去碰一碰看。’漏夜赴抚署,和张氏磋商良久,议定条件:限这班青年人于两月内全部离
                   桂。 特别指定陈之骥、杨曾蔚、王勇公、孙孟戟四人,在三天内先行离开桂林。 王将此意转达,并劝
                   他们服从,一场风波,也就此消弭”。                ①
                             ····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观黄绍竑全文,他在记述这场“风波” 之后,虽然高度肯定了这班青年
                   人对“广西革命”的“鼓动提倡”作用,说“一般青年,尤其是学兵营及干校学生,脑海中已注满了革
                   命思想,都在摩拳擦掌,等待时机的到来”,却只字未提有何遂所说他们利用蔡锷在干部学堂甄别
                   考试中“袒护同乡,排挤本地人”,引起广西人不满的机会,“通过同盟会的组织关系,动员干部学
                   堂、陆军小学罢课,学兵营罢操,声言要把蔡锷赶出广西”的“驱蔡”风潮一事。                                    ②
                       相较于黄绍竑的回忆,何遂的回忆除了文字详略有所不同,以及为了突出王孝缜的“革命”态
                   度,将黄绍竑所说“尹昌衡接枪在手,连放三响,将窗上玻璃击碎”,改写成了“王孝缜酒后兴起,接
                   过枪来连放数响,把天花板打了好几个洞”外,其他关键性情节,甚至用词都是一样的,明显反映出
                                                                                    ③
                   是摘抄于黄绍竑的回忆。 虽然吕公望 20 世纪 60 年代也撰有回忆录 ,由于当时并未问世,因此,
                   看似采用的是吕公望所述的何遂回忆,实则同样来源于黄绍竑的《五十回忆》。
                       还要指出的是,何遂还把黄绍竑所述以下两事的时间顺序搞混了。 其一是黄绍竑所说的“办
                   报被封”事。 黄绍竑说的是“尹昌衡、覃鎏鑫〔钦〕、吕公望和先时随钮永建同来的赵正平等,出版指
                   南月刊(正式名称为《 军国指南》 月刊,1910 年 5 月创刊———引者注),为广西最早的定期刊物。
                   覃、尹、赵等分任编辑撰述,吕为经理,第一期出版,销三千余份。 因言论激烈,被巡警道胡铭槃封
                   闭。 又改出《南风报》,亦只出了一期(实际为《南报》,也非只出一期,1910 年 10 月 22 日出版的第
                   3 期,今仍存世———引者注)。 因刊载石达开‘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只觉苍天方愦愦,
                   莫凭赤手拯元元,三年揽辔悲羸马,万众栖山似病猿,我志未酬人亦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的诗,尹
                   昌衡并在封面插画的竹子叶里,暗暗画成‘民族革命’四字,旁边还有一只公鸡,像在啼叫的样子,
                   题为‘雄鸡一鸣,天下震动’,又被胡氏觉察,仍行封闭。 他们又改出《南报》(实际为《南风报》———
                   引者注)。 胡氏……劝他们自动停版”。 其二是黄绍竑说的“何遂任干部学堂队长,在操场演说革
                   命,一时情绪热烈,群众欢呼。 何忽举手指场中天桥,高呼:‘有志革命者,可跳此天桥,以示勇敢!’
                   一个学生因跳桥不慎,伤及腿部,事遂外泄。 而干部学校,亦便成为政府监视的目标”。                                        ④
                       黄绍竑所说的这两件事,从其依次记述王孝缜等 4 人是如何被迫“在三天内先行离开桂林”的
                   过程看,可知皆发生在吕公望离桂之前,也即何遂所说的“八月”广西同盟会支部成立之前。 可是,
                   何遂的回忆中,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却被误置其后了。
                       对于第一事,何遂依据实际情况,纠正了被黄绍竑颠倒的《南报》与《南风报》刊行的先后顺序,
                   接其下文的内容说:“同盟会支部组成不久,在福棠街二号租了一幢房子,作为活动的中心,并决定
                   出版《南报》,开展革命宣传,由赵正平任主笔,每半月一期,每期印两千多份。 在这个报上,我以
                   ‘贱夫’的笔名写过一篇《边防调查纪实》。 《南报》创办以后,起了不小的影响,各学堂都有人来订
                   阅,也有捐钱的。 不久受到巡警道王秉必的干涉,我们又改名《南风报》继续出版。”
                       而对于第二事,何遂有更详细的叙述:“我当时除担任参谋处筹备科科长的职务外,又兼任了


                      ①   黄绍竑:《五十回忆》,云风出版社 1944 年版,第 17—18 页。
                      ②   广西文史研究馆编:《黄绍竑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8—19 页。
                      ③   吉迪整理:《吕公望亲笔稿》,《近代史资料》总 87 号,1996 年 5 月,第 189—220 页。
                      ④   《黄绍竑回忆录》,第 17—18 页。 “指南月刊”的正式名称为《军国指南》,月刊,于 1910 年 5 月创刊。
                    6 6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