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67

第十章  流亡与坚守——离散族裔理论和来华犹太难民社区                155



                    大的战争失败而沦为被征服者,被迫忍受异族统治的屈辱和被强制迁移的痛
                    苦。他们在移居国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往往受到各种限制,只能从事

                    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职业和进行同族通婚,社会地位低下。因此,传统意义上
                    的流散往往与某个族群遭受巨大打击、被迫流离失所的悲惨经历相联系,而带
                                5
                    有负面含义。 同时,这些族群在移居国低人一等的处境又促使其通过不断强
                    化对祖国的记忆作为维持族群认同的纽带。英国学者安东尼 · 史密斯(Anthony
                    Smith)认为,以犹太人为代表的流散族群,经历数个世纪甚至上千年之久的

                    散居却没有发生族群消解(ethnic dissolution),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在遥远
                    过去形成的共同体的谱系(filiation)和文化亲切感(cultural affinity),尽管

                    这一共同体已历经变迁,但在某种意义上仍然被认为是‘同一个’共同体”。                                 6
                    在科恩看来,犹太人的流散起源于灾变性的历史事件,导致整个族群经受重

                    创,进而形成了以遭受残酷压迫的受害者为核心的历史经验。这种受害者流
                    散(victim diaspora)的关键特征就是在祖国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后,族群的
                    成员被强制移民或迁移到两个以上的外国目的地。以犹太人为代表的原型流散

                   (prototypical diaspora)有两大要素 :“从发源的祖国(original homeland)的创
                    伤性分散,以及在一个被强制散居的群体的集体记忆中祖国的显著性。”                               7

                        但是,阿巴 · 埃班、科恩等人在考察犹太人的历史后发现,犹太人向外迁
                    移的经历是复杂而多样的,并不总是强制性和创伤性的。阿巴 · 埃班强调,“流

                    放和散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明确地加以区分。流放是强制放逐,散居者
                    相反,是人们自愿地向异乡流散。这两者在犹太人的历史上都有过。即使是流
                    放,犹太人通过适应新的环境,可以把流放地变成他们在异乡的聚居地”。据

                    他的考证,犹太人在异乡的聚居地几乎与犹太民族同时出现,最早由于自然灾
                    害引起犹太人从巴勒斯坦向外迁移,后来则是被异族占领者发配流放,还有犹

                    太人为了做生意在外定居,巴勒斯坦的人口过剩也成为向外移民的重要原因。                                 8



                    5  谢费尔对古典流散族群和现代流散族群的相关论述参见朱敬才 :“流散研究的兴起及其基本动向”,《社会》
                       2012年第4期,第197—203页。前引李明欢 :“Diaspora: 定义、分化、聚合与重构”,第3—5页。
                    6     Anthony D. Smith, National Identity,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91, p.33.
                    7    Robin Cohen, Global Diasporas: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Oxon: Routledge, 2008, pp.3—4.
                    8  前引阿巴 · 埃班 : 《犹太史》,第107—108页。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