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69

第十章  流亡与坚守——离散族裔理论和来华犹太难民社区                157



                    共同的历史感被社团和宗教领袖们不断地强调,以寻求加深构成社团意识的象
                    征性纽带。这样的纽带让犹太人相信,他们分享着一个共同的命运,与一个跨

                    国社团有着情感上的亲密特性,而正式的公民身份甚至长期的定居都不能与之
                    完全相比”。     12

                        鉴于犹太人流散中同时存在着强制和自愿的因素,科恩提出流散也可以
                    适用于描述因为贸易和商业网络、在国外寻找工作以及帝国殖民而形成的侨
                    民,从而依据族群迁移的原因划分出了五大流散类型 : 以犹太人为代表的受难

                    型、以印度人为代表的劳工型、以英国人为典型的帝国型、以黎巴嫩人为代表
                                                        13
                    的贸易型和以加勒比人为代表的文化型。 这一划分超越了流散概念的传统内
                    涵和外延。除了受难型具有古典流散的特征之外,其他四类更多的是在现代化
                    过程中随着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在全球扩展而形成的,属于谢费尔所认为的现代

                    流散族群。美国学者威廉 · 萨弗兰就是在关于犹太人和其他民族、族群流散研
                    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前面提到的现代流散族群的六个基本特征。

                        二、 来华犹太难民社区的形成及其特点


                        犹太人最初是因逃避异族奴役和压迫而形成的离散民族,但在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其群体身份和认同的构成要素不尽相同。相比古代被汉儒文明自然
                    同化的开封犹太人、近代出于贸易目的而形成的香港、上海塞法迪犹太商人以

                    及为躲避反犹、革命和内战浪潮来华谋生的哈尔滨、天津俄国犹太人,逃离纳
                    粹迫害和屠杀亡命来华的欧洲犹太难民在中国的生活基本是一种为生存而拼
                    搏、努力适应但不完全融入的临时状态。

                        英国社会学家鲍曼认为,反犹主义与犹太人的流散特性有不可分割的联
                    系。反犹主义表现为对犹太人的仇恨,是将犹太人视为一个外来的、敌对的和

                    不受欢迎的群体以及由此衍生的实践。反犹主义的实质是作为“主人”的多数
                    群体敌视生活在其中但保持独立认同的少数群体。犹太人的长期流散和无家可
                    归的特征使之成为一个“无民族的民族”,往往被移居国的主体民族视为“我




                    12   Robin Cohen, Global Diasporas: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Oxon: Routledge, 2008, p.35.
                    13   Robin Cohen, Global Diasporas: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Oxon: Routledge, 2008, p.18.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