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9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19

第十一章  关于犹太难民集体记忆和“中国情结”的理论思考                207



                        3. 北端公寓
                        今四川北路1960 ~ 1982号。新沙逊洋行投资,始建于1928年,1936年

                    加盖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派风格,三边围合状,立面深浅水平带相
                    间,窗下墙为浅黄色粉刷。

                        4. 长春公寓
                        长春路304 ~ 314号, 1928新沙逊洋行投资建造,4层英式住宅。1999年
                    被列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5. 瑞康公寓
                        今四川北路18号。1930年左右沙逊洋行投资建造。沿四川北路、天通路

                    布置,平面呈“┙”形。战地面积约830米,建筑面积约3 940平方米。钢混
                    框架结构5层。艺术装饰风格。2至5层作竖向线条分隔,红砖砖柱到顶,每

                    3个开间砖柱略粗,砖柱之间为白色水泥墙面,钢窗。2004年被列为第四批上
                    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6. 沙逊鸦片仓库

                        沙逊洋行早期在华以鸦片贸易为主。在虹口港西侧,黄浦路与南浔路交
                    汇处(大约为今黄浦路36 ~ 44号)建造仓库囤积鸦片。仓库占地近1.04万平

                    方米,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有4幢2 ~ 5层混凝土结构厂房,至1918年被
                    迫停止。1923年,沙逊洋行将仓库租给茂昌蛋业冷藏公司。1960年,该公司

                    更名为上海禽蛋二厂。
                        7. 提篮桥历史风貌保护区
                        1933年德国纳粹政权推行反犹政策后,欧洲犹太人陆续来到上海避难。

                    1937年8月至1939年8月期间出现了欧洲犹太难民涌入上海的高峰。1938年
                    上海犹太社团相继成立了“国际救济欧洲犹太难民委员会”(IC)、“援助欧洲

                    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CFA)以加强救济犹太难民的工作。从1939年1月起,
                    上海犹太难民救援组织先后建立了7个难民中心 : 华德路138号(又名第一难
                    民中心)、爱尔考克路难民中心(今安国路66号) 、兆丰路难民中心(今高阳

                    路680号)、汇山路收容所(今霍山路150号),还有荆州路难民中心、平凉路
                    难民中心、华盛路(今许昌路)难民中心,从而逐渐在虹口的提篮桥地区形成

                    了欧洲犹太难民聚居区,舟山路一带成为犹太商店、咖啡馆、餐馆林立的商业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