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3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03

第十六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一 :            291
                                                        开放型的大城市成为犹太难民的主要避难地


                    到一幢房屋,以登岸养病为名,让哥萨克官兵轮流上岸休养。格列博夫发现吴
                    淞口浦东沿江有两处房子,被称作检疫所闲置未用,就与江苏特派交涉员许秋

                    帆联系,将两所房子借给白俄难民轮流居住。到1923年底,有3 000多名白俄
                    难民进入了上海。其中西伯利亚和哈巴罗夫斯克两所士官武备学校的700多名

                    孤儿士官生,经一年多学习,已有530人前往塞尔维亚深造,后来成为南斯拉
                    夫王国军队的军官,另外170人自愿留在上海。上海当局刚松了一口气,不料
                    又有大批白俄难民自哈尔滨南下,这些难民大多一贫如洗,沦落到社会底层。

                        进入1925年,正当白俄难民感觉前途无望之时,上海日本内外棉纱厂工
                    人举行大罢工,资本家竟开枪打死工人,5月30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

                    案”,上海租界当局急得手足无措。格列博夫发现,面对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
                    帝国主义在上海的兵力极其微弱。于是,他大力宣传他指挥的远东哥萨克仍是

                    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可供列强保卫上海公共租界。当时,上海租界当局正
                    从外籍雇员里选拔青壮年,组织“万国义勇队”,于是拨出专款,正式授命格
                    列博夫筹组“俄国义勇队”。大笔金钱一下使流亡上海的数千白俄从死亡线上

                    挣扎了出来,成为“万国义勇队”的主力。这些原哥萨克官兵住在营区,被免
                    费供给膳宿,还能获得薪金,收入接近租界工部局雇员。不久后,上海万国商

                    团的俄国分队被扩大为俄国联队。其他白俄侨民发现这是个机会,也纷纷向格
                    列博夫和前俄国驻上海总领事格罗谢求援。此时上海许多工厂、企业停工,急

                    需招募人员。格罗博夫便提出可用白俄难民代替罢工的工人和职员。于是由俄
                    国联合会出面,向上海各大工厂和外国人开办的企事业单位派去所需的俄国难
                    民。大多数白俄难民找到了工作,得到了较为优厚的报酬。大批滞留在哈尔滨

                    的白俄得此消息,也纷纷南下到上海谋生,致使上海的白俄达13 500多人。在
                    随后的“四 · 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中,“白俄义勇队”又追随蒋介石和帝国主义

                    势力屠杀工人及革命者。为奖赏白俄的“卓著表现”,蒋介石政府和租界当局
                    准许他们成为上海的合法市民,还把没收的俄国三色国旗作为万国商团俄国联
                    队的队旗。从此,白俄难民在上海站稳了脚跟。1929年,中国和苏联在东北

                    边境发生武装冲突,在哈尔滨的白俄又有1 300多人南下进入上海。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白俄难民参加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其

                    中最著名的是莫洛契科夫斯基。他1926年来到中国,先任军阀张宗昌属下的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