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4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04

292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白俄铁甲车队指挥,后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军事顾问。1937年日寇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莫洛契科夫斯基积极参加“八 · 一三”上海保卫战。他率领白

              俄勇士组成的一列铁甲车,向盘踞上海北站与闸北的日本侵略者猛烈炮击,后
              为掩护中国部队撤出上海出了大力,堪称淞沪抗日英雄。其后,他又为重庆

              国民政府情报机关工作,在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559号D架设秘密电
              台,为中国有关机构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1941年10月26日晨,日本宪
              兵队侦知其在法租界内设有秘密电台,即赴其寓所拟加拘捕。莫洛契科夫斯基

                                         3
              乃开枪壮烈自裁,年仅45岁。 抗战胜利后,由于苏联对白俄政策的改变,旅
              居中国的部分白俄返回了苏联,也有更多白俄移居欧美各国。

                  除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白俄”外,20世纪上半叶在上海还有其他许
              许多多政治流亡者和难民 : 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越南独立运动成员,反对英国

              殖民统治的印度独立运动团体,争取菲律宾独立的团体和人员,马来亚独立运
              动成员和团体,反对纳粹占领的波兰共和国流亡政府代表,等等。在哈尔滨、
              大连、天津、青岛等开放型城市,也有大批俄国、韩国等国的流亡者和难民。

              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不但接纳了外国的政治流亡者和难民,还庇护了中国的政治
              流亡者,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便是

              在香港成立了反对清政府的兴中会,后来他们发动的广州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也是以香港为指挥部策划、实施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利用香港作为自由港的便

              利,在此进行革命活动。在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变发生、日军占领香港
              之前,这个城市也接纳了成千上万来自中国内地的难民和抗日民主人士。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几个规律性的特点 : 其一,政治流亡者和难民往往

              进入列强的租界/势力范围与中国政府统治区域的交叉地带以求得生存和发
              展 ;其二,政治流亡者和难民总是周旋于中国革命或内战的各派之间以获取

              政治和经济权益 ;其三,政治流亡者和难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基本上都
              站在中国人民一边。显然,来华犹太难民到上海、哈尔滨、大连、天津、青
              岛、香港等开放型城市避难,与这些城市具有接纳政治流亡者和难民的传统

              密切相关。



              3  潘光:“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上海的国际统一战线”,《国际展望》2015年第3期,18页 、21页。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