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8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08

296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编印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此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犹太国”一词。                                  2
              此后,1836年出版的《耶稣降世之传》中出现了“犹太民”,1840年出版的汉

              译《圣经》中出现了“犹太人”。中国士大夫编著的《瀛环志略》以及太平天
              国颁布的官书也都沿袭了“犹太”这一译名,于是“犹太”成了通行于中华大

              地的标准译名。
                  众所周知,反犬旁在汉语中带有贬义,带反犬旁的“犹”也有贬义,如
              在《康熙字典》中,“犹”的第一个字义是“猴属的一种野兽”,第二个字义是

             “犬子”,即狗崽子。因此有学者认为,郭氏用此译名乃是因为他的故乡德国有
              着强烈的反犹主义传统,同时他也深知中国封建统治者盲目自尊,蔑视国内少
                                                                     3
              数民族和海外其他民族,往往在其名称上带有贬义的反犬旁。 笔者基本同意
              这种观点,但要补充一点的是,中国统治者接受这种译法主要由于盲目自大

              和无知,并非出于反犹主义的意识,因为他们也曾将法国人译为“犭去 ”人,
              将英国人译为“犭英 ”人,此外中国也无反犹主义的宗教影响和思想基础,
              这点前面已经提及。至于一般学者和百姓逐渐使用“犹太”一词,则主要是随

              大流,且对犹太人本身知之甚少。当时不少人将开封犹太人称为“蓝帽回回”,
              也说明那时中国人连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差异也不太清楚。

                  然而,正因为对这个问题不了解,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对犹太民族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并从不同角度对犹太人、犹太教、中国国内犹太人等问题展开了

              执着的探索和研究,推出了一批成果。蒋观云最早从民族学和人种学的角度对
              犹太人进行研究,称犹太人是源于闪族的“高加索种族”,外貌特征为椭圆形
                                            4
              的脸、大眼睛、薄嘴唇、高鼻子。 洪钧于1897年发表的《元世各教名考》一
              文,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首次对中国境内犹太人进行独立研究后提出自己的见
                  5
              解。 此后张相文、叶瀚、陈垣、张星烺等陆续发表著述,对开封犹太人等进
              行研讨,俞颂华、育干、葛绥成、潘光旦等也继续从民族学(人种学),历史
              学,国际关系学,宗教学等方面对犹太民族进行研究,或将一些西方的著述译



              2  费成康 :“传教士安的什么心?——谈‘犹太’译名最早出典”,《社会科学报》1994年12月8日。
              3  前引费成康文,另见费成康 :“改‘犹太’为‘尤太’说”,《文汇报》1994年1月23日。
              4  观云:“中国人种考”,《新民丛报》第40—41期(1903年—1904年)第81页。
              5  洪均:“元世各教名考”,载《元史译文证补》一书,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版。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