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1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11

第十七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二 :            299
                                                    犹太难民生活在一个没有原发性反犹主义的氛围中


                    因此,清末民初一般中国人对犹太人的看法大致上是由以下这些观念和印象拼
                    凑而成的 : 没有国家而离散于全球,遭到歧视、迫害和屠杀,精明能干而善于

                    发财致富,十分团结而具有社团意识,以高度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控
                    制着全球的金融业,对欧美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影响。这些概念和印象虽

                    然还比较零碎和片面,但已大致勾画出了犹太民族和文明的一个模糊轮廓。

                        二、 中国人看反犹主义


                        在19世纪末叶之前,中国人不但没有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到什么反犹主义,
                    而且对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反犹主义也知之甚少。在当时一些中国学者所写的关

                    于犹太文明及开封犹太人的著述中,虽然也讲到犹太人亡国离散的历史,但却
                    没有提到“反犹主义”(anti-Semetism)这一概念。虽然那时已有不少塞法迪

                    犹太人来到香港上海定居经商,但这些以英国绅士自居的塞法迪富豪自然是不
                    愿对中国人讲犹太人如何受歧视迫害的。
                        直到19世纪末叶,犹太人在俄国东欧遭到大规模杀戮,一些俄国犹太人

                    为逃避迫害屠杀来到中国后,中国人才开始逐步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反犹主
                    义。起初,是一些出国公干人员或其家属记述了他们亲眼目睹的反犹情况。

                    1889年到1893年受清政府委派出使欧美一些国家的崔国因详细记述了俄国反
                    犹的情况。如他在1890年十二月初二写道 :“俄人议逐犹太之民。已有出境者,
                                        13
                    饥寒所迫,伤亡甚多。” 1903年后随丈夫赴欧的单士厘在其所写“罗马之犹太
                    区——格笃”一文中,记述了自己目睹的生活在隔离区内的罗马犹太人的悲惨
                          14
                    状况。 在此前后,中国各地的许多报刊,如《新民丛报》《浙江潮》《江苏》
                   《警钟日报》等,都对俄国东欧的反犹情况进行了报道,普遍谴责反犹暴行,
                                          15
                    对犹太人表示深切同情。 一些中国学者如俞颂华、育干、葛绥成纷纷写文章
                    介绍犹太人的离散史、锡安主义运动、巴勒斯坦阿犹冲突、俄国犹太人的移民
                    运动等,均谈及反犹主义。不过,当时中国一般民众对反犹主义的根源、实质
                    尚无深入的了解。



                    13  崔国因 : 《出使美日秘日记》,黄山书社1988年版,第205页。
                    14  单士厘 : 《归潜记》,《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5年版。
                    15  参见李长林 :“清末中国对反犹主义的了解”,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9月第2卷第3期。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