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6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26

314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例外。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于1860年被迫将天津列为通商口岸。有记

              载说最早到天津的犹太人是一位叫亚伯拉罕的塞法迪犹太人,他于1866年在
                                     20
              天津去世,享年70多岁。 1901年,天津设立了俄租界,此后来津俄国犹太人
              迅速增长。1904年,犹太人在天津置地建公墓。1906年,吉利舍维奇拉比在
              天津建立犹太宗教公会(也称“犹太宗教会”),并租房作为临时会堂,供宗
                        21
              教活动用。 同年(一说1911年),犹太人又建立了天津希伯来协会(Hebrew
              Association of Tientsin,也称天津犹太公会)和慈善协会,募集资金救助贫困
                      22
              犹太人。 此时天津犹太人估计已有数百人,但无准确统计资料。犹太宗教公
              会、犹太会堂和犹太人自办社会救济组织的出现,表明天津犹太社团已经形
              成,这是中国第四个犹太社团,也是继哈尔滨之后又一个以阿斯肯那齐(俄

              国)犹太人为主的犹太社团。同时,香港、上海两地也有越来越多俄犹定居,
              使塞法迪犹太人在港沪犹太社团内部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改变。
                  2. 1917年后中国北方以俄犹为主的犹太社团和聚居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随着国内战争的激化,大批俄国和波兰
              难民纷纷穿越西伯利亚涌入中国东北地区,定居在哈尔滨、沈阳、大连以及中

              东铁路沿线小城,其中就有大量的犹太人。于是,哈尔滨犹太人数迅速增加。
              据统计,1920年定居哈尔滨的犹太人已达12 000 ~ 13 000人,而经哈尔滨等
                                                23
              地辗转去北美西欧的犹太人也达万人。 其中又有一部分俄犹继续南迁,来到
              天津、上海。同时,也有不少白俄和俄犹经海路直达津沪。
                  哈尔滨犹太社团在1917年后进一步发展。俄国二月革命以后,克伦斯

              基临时政府废除了所有基于民族和宗教歧视的禁令,哈尔滨的各类社团机构
              也因此进行了重组。1917年4月30日,哈尔滨犹太社团经选举产生了一个临
                                               24
              时社团委员会,负责社团机构重组。 临时委员会中包括锡安主义者、正统


              20  参见前引贝克曼“天津犹太社团”。
              21  天津市档案馆藏,天津市社会局《犹太宗教会请备案》档案之一,犹太宗教会呈天津市政府社会局报告。
              22  潘光主编 : 《犹太研究在中国 : 三十年回顾 1978—2008》,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66页。
              23  《远东报》,1926年12月7日。
              24  拉威克维奇(I. Ravikovich):“哈尔滨犹太社团的重组,1917” (Reorganization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Harbin, 1917),载 Evreiskoie Slovo, No.1, 1918.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