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2023年5-6月
P. 96

杜恂诚 /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阶段划分与规模度量

          决于英美对维持法币对英镑和美元汇率的平准基金的投入。 即使是在全面抗战时期,英美对中国
          经济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资源的大肆掠夺。 全面
          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美国货在华倾销。 战后,美国为了独占中国市场,与国民政
          府签定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实质上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的各种优惠权利。                                          ①  中
          国对美国国门大开,美国人在中国经商,可以比中国人获得更多的便利,缴更少的税。 美国商品铺
          天盖地而来,强烈冲击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大量生产国货的工厂倒闭。 同时,国民政府在
          财政上较前更加依赖美国,抗战胜利后至 1948 年 6 月,国民政府实际动用的美国借款和美国物资
          援助共计 42. 6 亿美元,是全面抗战时期 15. 5 亿美元的 2. 75 倍。               ②


                                    三、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规模度量


              规模度量就是要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某几个时点的经济发展水平作量的估算。
          这种估算应尽量做到有依据,且其依据公开透明,经得起质疑,以求估算的结果尽可能接近历史
          真实。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不仅同其总量相关,而且同其结构相关。 与中国近代经济发
          展模式紧密关联,在度量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规模时,特别要注意经济结构问题,不能把当时的中国
          想象成西方列强那样的经济独立国家,认为不过只是工业水平低一点而已。 根据中国近代经济发
          展模式的结构特征,在工业和商业的比重上,应该是商业大于工业;而在工业内部的结构比例上,应
          该是轻工业大于重工业。 在这样的认识下,再来考虑以往学界规模度量的合理性问题。
              陈真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四辑所收集的一些学者的研究资料是很有价值的。 如根
          据吴承明发表在《经济周报》第 9 卷第 8、9 期上的文章《中国工业资本的估计和分析》,1936 年中国
          人投入新式工业资本为法币 22 亿元,外国在华工业资本折合法币 35 亿元,总共 57 亿元,平均每个
          中国人分得的工业资本不到 5 元(引者按:这应该未包括外国投资,若加上外国投资,人口按 5 亿计
          算,则人均应为 11. 4 元)。 而那一年美国人均工业资本约合 1600 元。                     ③  1936 年一般被认为是近代
          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峰年,也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高峰年,但即便是在高峰年,中国人均工业资本
          也少得可怜,可见中国工业的进展是极为有限的。 该书有大量关于近代中国工业结构、企业数量、
          企业有机构成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从多方面证明中国工业发展的落后。 该书还收集了很多大城市
          工业资本同商业资本的比较数据,如 1929 年的汉口:工商业资本合计 47742 千元,其中工业资本仅
          占 27. 4% ,而商业资本占到 72. 6% ;1933 年的南京:工商业资本合计 19917 千元,其中工业资本占
         37. 6% ,商业资本占 62. 4% ;1933 年的上海:工商业资本合计 179028 千元,其中工业公司注册资本
          占 33. 2% ,商业公司注册资本占 66. 8% ;1935 年的北平市:工商业资本合计 43097 千元,其中工业
          资本占 5. 6% ,商业资本占 94. 4% ;1936 年的河南郑州、开封、许昌等 8 个城市:工商业资本合计
         8382 千元,其中工业资本占 5. 6% ,商业资本占 94. 4% ;1942 年的重庆:工商业资本总额 6810000
          余千元,其中商业资本占 73% ,工业资本占 26% ,矿业资本占 1% ;1936 年除日本外的外国在上海
          的投资:工商业资本合计达 1348272 千元,其中工业投资占 24. 9% ,进出口业投资占 75. 1% ;1936
          年英、美、法、日、德、意、比、挪各国对天津的投资:工商业资本合计 62521 千元,其中工业资本占


             ①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 3 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2 年版,第 1429—1449 页。
             ②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05 页。
             ③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四辑,第 52—53 页。
                                                                                              9 5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