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抗日战争研究》2020第四期
P. 46

彭欣雨 / 1939 年中英围绕停付关税担保外债的交涉


    区海关税款存入日本银行,只能拒绝交出汇丰银行积存的税款并坚决不向日本解付庚子赔款。 日
    本以此为由拒绝承担沦陷区应摊份额,英日海关协定成为一纸空文。

                                                 二、 中英紧急交涉


          国民政府拒绝承认英日海关协定,选择继续偿付关税担保的外债、赔款。 为筹集所需外汇,不

    得不动用维持法币币值并满足其他战争基本需求的外汇储备。                                             ①   国民政府坚持偿付外债,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国际上维持债信,以争取英美财政援助;二是维持国内抗战士气。 首先,在全面

    抗战爆发前,英美等国即把偿付既有外债作为向中国提供新的援助的前提。                                                      ②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
    民政府争取外援的诉求更加急迫,自然不愿因为停付外债丧失获得外援的机会。 其次,全面抗战初

    期,沿海重要城市接连沦陷,政府在军事惨败之际宣布停付外债,难免引发债市波动,打击民心士气。
    若是发生法币套购外汇的情况,停付外债所挽回的利益可能还抵不上为此额外付出的维持币值的
    代价。    ③
         1938 年 12 月 15 日,中美 2500 万美元的桐油借款达成后,国民政府最高层决定尽快停付外债。
    国民政府的美籍财政顾问杨格指出,考虑到美国的借款,有必要事先征求美国的意见。 驻美大使胡
    适和促成桐油借款的陈光甫受命向美方解释,中国停付外债的主要原因是外汇问题,并重申中国将
    继续偿还美麦及美棉麦借款。 1939 年 1 月 9、10 日陈光甫传回消息,报告美国不会正式发表意见。
    孔祥熙决定立刻宣布停止偿付外债、赔款。 为了避免消息泄露,也为了避免与各债权国商谈耗费时
    间,国民政府决定事先不再与各债权国代表言明。                                   ④
          1939 年 1 月 15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 关于海关担保债赔各款改为摊存办法的通告》 ,宣
    布对于海关担保各项长期债务,凡在战前订借而尚未清偿者,当就战区外各关税收比例应摊之
    数,按期拨交中央银行专款存储。                        ⑤  实际上宣布暂停支付关税担保的外债。 通告模糊地将停付范
    围划为“ 海关担保的战前订借而尚未清偿各项长期债务” ,给予国民政府在具体实施时可操作的
    弹性空间。 例如,通告中没有指明内外债,但实际上通告发表后,国民政府即“ 密告关系人,内债
    基金当别谋补救途径”。                ⑥   以关税担保的 1928 年金融长期公债、1936 年统一公债和 1936 年复兴公
    债三项内债照常抽签,持票人向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申请,将到期息票中签债票分六次
    贴现。    ⑦  此外,通告中特别指出停付的是“长期借款”,由此把美麦及美棉麦借款作为“短期借款”排除
    在停付外债之列。            ⑧
          停付的通告发出后,中国的外汇市场没有发生严重危机。 但伦敦市场的中国公债价格跌了近




        ①   阿瑟·N   杨格:《抗战外援》,第 104 页。
        ②   吴景平:《评南京国民政府的整理外债政策》,《近代史研究》1993 年第 6 期,第 228 页。
        ③   阿瑟·N   杨格:《抗战外援》,第 105 页。
        ④   阿瑟·N   杨格:《抗战外援》,第 105—106 页。
        ⑤   《 财政部关于海关担保债赔各款改为摊存办法的通告》 (1939 年 1 月 15 日) ,《 民国外债档案史料》 第 2 卷,第 272—
    273 页。
        ⑥   《上海李铭致贝淞荪电》(1939 年 1 月 19 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财政部档案,3 / 6 / 9647 / 84。
        ⑦    《 孔祥熙在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上的财政报告( 节录) 》 ( 1939 年 11 月 12 日 ) , 《 民 国 外 债 档 案 史 料 》 第 2 卷, 第
    241 页。
        ⑧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y the Chief of the Division of Far Eastern Affairs (Hamilton), January 16, 1939,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hereafter, FRUS, 1939, The Far East, Volume III (Washington, D   C   :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4), p   805  
                                                                                                                 4 7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