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121

余华林 /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界对贞操的现代诠释

                 子进入血液,发生种种不同而复杂的反应,而结果还使性格变为淫荡。所以,有许多品性贞淑,教育
                 纯正,和家境良好的女子,因不得已而再婚或三婚之后,性格会变成淫荡,就是因为这种缘故”。①
                 还有人称从内分泌学说的科学立场来考察,男性的精液会刺激女性颈部甲状腺,导致其颈部膨大,
                 因此从新娘颈部的粗细就可以判断其是否为处女。甚至还可以用“搔痒”的办法来鉴别处女,因为
                 “少女达到思春期,催情带感觉非常敏锐,由外部稍加接触刺激,立时就觉得一种特殊快美感觉。
                 司〔那〕发生快感的神经末梢器,我们就叫做快美小体”,如果是处女被异性接触就会全身发出痒
                 感,如果不是处女则瘙痒快感就会减退。②上述言论无疑是为传统贞操观做辩护的,其中所用到的
                 生殖原素、酸酵素、内分泌、甲状腺、神经末梢等术语,看起来科学味十足,在当时或许具有较大的迷
                 惑性,但稍具现代科学常识者自然一眼就能分辨其是非%然而,有一些知识则显得真伪难辨了,其
                 中以“先父遗传”最具代表性%
                     所谓“先父遗传”)Telegony),简单来说,就是“二次结婚的妇人,生下来的孩子,往往类似前
                 夫”。③时人或称其为“异父遗传”或“浸润遗传”。④有人还言之凿凿地列出许多例证,证明先父遗
                 传不仅在动物身上有体现,在人类身上也有体现,甚至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例证。基于这种学说之结
                 论自不待言,“此科学的试验之结果,与古时称失贞为被污且认为终身不可濯之耻辱者,更相吻
                 合”,“由是以论,则女子之有贞操,在女子本身,极关紧要”。⑤
                     “先父遗传”学说一直以来都是遗传学中一个非常有趣并富有争议的问题。⑥但在民国报刊
                 中,对于这个学说的评价,只有一篇译文认为它“与今日的遗传学说,不能一致。照遗传学说讲来,
                 遗传给小儿的内容,是从父母的生殖细胞即精子与卵子中之染色体上来的,决不会来自他方”。⑦
                 除此以外,其他人的介绍均对此持认同的态度,认为这是“一般所相信不疑者也”。⑧如此多的人之
                 所以始终介绍、宣传“先父遗传”学说,显然是看重其身上具有较为浓厚的遗传学科学色彩,虽不易
                 被证实,但也难以证伪,从而达到坚持维护贞操观的目的。
                     其三,社会主义话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五四时期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
                 播,当时的报刊大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⑨新文化运动时期
                 的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以及二三十年代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社会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之
                 争”等论战,把社会主义思潮不断地推向高潮%在1933年《东方杂志》的“新年梦想”征文、《申报月
                 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和1931-1934年“中国社会史论战”中,人们在思索中国未来发展道
                 路的时候,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集体诉求。在这些论争中,有的文章虽不是专论社会主


                    ①  沈沛恩:《贞操问题》,《妇女杂志》第14卷第8号,1928年8月,第85页。
                    ②  西拓:《处女鉴别与新贞操观》,《时代生活'》第2卷第6期,1935年8月25日,第190页。
                    ③  张希渠:《贞操问题底:榷(续)》,《新生活'》第12期,1931年11月21日,第187页。
                    ④  宋国宾:《贞操与血统•问题》,《申报》,1933年3月27日,第3张第11版。
                    ⑤  志群:《恋爱与贞操(上)》,《礼拜六》第473期,1932年10月8日,第416页。
                    ⑥  关于先父遗传学说的真伪性,笔者专门请教了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隐任东、张飞(教授。张飞总结是:1.在昆
                 虫、小鼠等生物中进6实验f”果证实该现象是存在f ;2.由于无法在人类身体开展如在其他生物中进6f类似实验,因SM无
                 明q f结论;3.常规观点认为,精子进入雌性体内后大部分会被迅速杀苑,少数参与受精y# ;如果不能受精,也会在较短f时间
                 内被降解,因s不会对雌性产生什么影响。但现代f遗传学实验证实,尽管精子被杀苑或降解,但整个性my#和(性提供f精
                 液会对雌性f激素水1、生理和心理等产生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会导致其基因组发生表观遗传修饰,进而传逋给后代或对后代
                 产生一tf影响;4.有鉴XS,可以推断,该现象在人类应该是存在f。特s感谢张飞(、任东kQfSP见解和热情帮助。
                    ⑦  小仓清太郎著,李阿毛译:《从医学上谈贞操(十一)》,《机联会刊》第151期,1936年9月,第24页。
                    ⑧  姚伯瞬:《科学上所见之妇女贞操》,《新医药刊》第113 —114期•订E,1942年5月,第1页。
                    ⑨  周佛海:《实6社会主义与发展实P》,《新青年》第8卷第5号,1921年1月,第1页(F—)。
                                                                                                     117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