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120
&忧支释寃 2020年第3期
教的牢笼中警觉,“成为封建势力羁锁妇女之旧贞操观念,亦渐由新的性道德观念击碎”,但现在这
成串的现实说明,“在此'人心日古’的氛围中,女子从一而终、殉夫殉节等古董又在’男女平权’的
此刻,被捧上'卫道者’朝夕渴求罄香礼拜的神位”。他们于是发出慨叹:“真的,现在总可算’人心
日古’的时期了,妇女的贞洁在一般人的吹捧下是一时蔚为大观……”①新文化人也因此认识到,批
判、打倒传统贞操观对于女性所造成的礼教束缚的工作,仍未完成。故而,在30年代至40年代,仍
有不少从礼教吃人、男女平等、尊重人格等角度批判传统贞操观、阐发新式贞操观的言论%
其二,科学的话语。
科学这一概念经晚清的输入、新文化运动的传播、科玄论战的强化,到20年代末及三四十年
代,知识分子关于历史、社会及西化模式的讨论在根本上都是用科学的术语展开的。②胡适曾在
《〈科学与人生观〉序》中总结道:“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
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地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这名词就是
'科学’%……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③在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作为“人的发现” “人的觉醒”的启蒙工具,也被“适用于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
领域”。④五四前后的新文化人在论述贞操问题时,也运用科学或伪科学的方法从各个方面予以
论证。
有人从心理因素来分析贞操,认为节烈的起源是三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一是“以性为不洁的
迷信”,因此导致人们认为童身要比结婚的人清洁。二是男性的嫉妒,使得许多民族不但要求妻子
永远属于丈夫所有,永远再不做他人的妻子,并且还要求她未曾出嫁以前,也丝毫不曾附属过他人。
三是生殖崇拜的思想,原始人类相信两性关系有左右“天行”的神力,混乱的恋爱必将引起社会的
灾祸,所以才有那样猛烈的憎恨。从这几个方面来观察,“这种由动物性嫉妒和原始人类的迷信合
成功的节烈贞操观不应当在有希望的社会中存在,是非常显明的,除非在残酷不进化的民族”。⑤
有人从生理因素来分析贞操,对于处女膜问题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说明,称“处女膜有无之说,
不足以直称〔接〕表示处女性之有无,即虽无处女膜,而身仍属处女,或处女膜虽完备,而身已非处
女者,均有之也……又处女膜,因人而异,有厚有薄。极薄者,以仅微之刺激即破。且有不出血之
时。是故不必以新婚初夜之出血有无,为处女性之判别”⑥;如果“专凭这个问题来判定处女和非处
女,那蒙冤抱屈的人,一定是非常之多的”。⑦
上述分析尽管并未使用“科学”这个概念或术语,但都是使用科学知识或科学方法对贞操进行
研究,因而显得学理性较强,从中可以看到科学话语的普遍运用。由于科学话语的强大,当时还有
一些人有意或者无意地利用一些伪科学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贞操主张。例如,有人称“男女间性的
关系,不仅男生殖原素(精子)和女生殖原素(卵子)的结合而已,更由男性方面,生出一种酸酵素,
透入女性的血液中;同时女性的血液,多少带些男性化。这种酸酵素,就是一度结合,也发生效
力”⑧;不仅如此,这种酸酵素还会影响女子的性格,“淫荡女子性格之不贞淑,也就是因为多种的精
① 月宸:《人心日古中的两性道德问题》,《妇女生活》第1卷第2期,1935年8月,第6*8页。
② 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③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亚东图书馆编:《科学与人生观》,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据亚东图书馆1923年版),第
2—3 页。
④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下卷第2部(科学话语共同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210页。
⑤ 佩娟:《节烈的解剖》,天津《大公报》,1934年9月23日,第11版。
⑥ 伯藩:《处女膜在贞操上的估价》,《康乐世界》第2卷第2期,1940年2月,第16页。
⑦ 鸿渐:《结婚和贞操》,《健康生活》第5卷第2期,1935年9月5日,第78页。
⑧ 冠英:《女子贞操的科学研究》,《妇女杂志》第7卷第8号,1921年8月,第110页。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