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76
&忧支释寃 2020年第3期
画一“从屋里扔出孔子牌位来”及捧着易卜生牌位走进去,之所以有此记忆,或许是他们当年即
意识到漫画的质疑集中于他们“扔出”固有文化与“捧着”外国偶像的态度,恰恰也象征了外人眼中
《新青年》《新潮》最鲜明的特色%
如果说漫画表现的是漫不经心的讽刺,那数天后蓝公武《破除锢蔽思想之偶像》一文,更像是
一种正式挑战%在文章中,蓝公武强调中国“阻塞不进之原因”即在“国人无破除偶像之自觉力”。
偶像主要有两方面,一为中国数千年礼教,一为新自西方输入之学说,他说:“彼数千年礼教之偶
像,固足为吾文化进步之梗;即新自西方输入之学说,转瞬亦化而为锢蔽思想之桎梏。”更甚者,“摭
拾两方断片之议论,奉为神明而不深求其理,甚或举其名而遗其实” %其弊端在于“师心自用,攘斥
异己,不容人有商榷讨论之余地”,“有害于思想界之发展”。①
有意思的是,“偶像破坏”此前一直是《新青年》同人的重要主张%陈独秀在1918年时,曾特别
标举“偶像破坏论”,主张“凡是无用而受人尊重的,都是废物,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②陈独
秀文中所提需要破坏的偶像多为“自古相传”,说明《新青年》同人所面对的压迫者(包括虚悬的)
来自传统一边。但张东苏、蓝公武则不同,他们在1918年转向“思想界”时,《新青年》已成领导者,
“把握着思想界的权威”,而真正旧派久已宣告战败,故他们面对的压迫更多是《新青年》同人的“话
语”%③从蓝公武“何让于古来传承之教义”一句看,他所针对的主要是将“新自西方输入之学说”
当偶像的行为%所以他说在这十余年中,“自由、平等、共和、民本”“在他国为解散思想之具,而一
入中国,则为文化进步之阻”%最后他呼吁国人需要养成“批评之精神”,他说:“欲求思想之进步,
则不可不先破除锢蔽思想之偶像,欲破除锢蔽思想之偶像,则不可不锻养此破除之能力%能力维
何,即批评之精神是也。”④
蓝公武此文并非随口一说,实际上,在两个月之前,他就曾提醒过傅斯年%当时傅斯年辨论
“旧戏的当废,和新剧的必要”,认为“旧戏本没一驳的价值,新剧主义原是’天经地义’,根本上决不
待别人匡正的”%⑤蓝公武对傅文虽整体推崇备至,但对其中“天经地义”一词,却“大大反对”,认
为“天下哪有绝对不可动摇的真理”,主张从事革新思想的人,必须破除“天经地义”这样“中国几千
年压迫思想的遗毒”%傅斯年的“天经地义”虽特指“新剧主义”,但因《新青年》时常将其他西方事
物视为“天经地义”而不许别人匡正,故蓝公武所指向的仍是广义的“外国偶像”。并且,他建议傅
斯年“作一篇宣告天经地义死刑的文章”,无异于希望《新青年》派能正式宣告视西方文化为“不可
动摇的真理”这一倾向的死刑,正是对《新青年》一派的调节、修正。⑥
或是读了蓝公武的文章后深有所感,更可能是同人间的有意配合,《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
主笔匡僧在稍后亦继续阐述蓝公武的观点:
吾国人近来之思想,殊缺乏批判的精神,而每出于独断。其独断之形式有二,一为尚古的
独断,一为崇外的独断。尚古的独断,失于蔽固,固无进步之可言;然崇外的独断,失于盲从,亦
未必能实现。
① 蓝公武:《破除铜蔽思想之偶像》,《时事新报》,1919年2月14日,"学灯”,第3张第3版。
②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1918年8月15日),任建材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1卷,第422#423页。
③ 天6(周予同":《第西期之前夜》,《一般》第6卷第1期,1928年9月(实际出版于1929年1月),第9页。参见周月峰
《从批评者到"同路人”:五西前〈学灯〉对〈新青年〉态度的转变》,《社会科学研究)2015 •第6期$
④ 蓝公武:《破除铜蔽思想之偶像》,《时事新报》,1919年2月14日,"学灯”,第3张第3版。
⑤ 傅斯•:《再论戏剧改良)(1918年1月2日),《新青年》第5卷第4期,1918年10月15日,第358页(卷页)。
⑥ 知非(蓝公武):《节录傅斯年君之戏剧论附志》,《国民公报》,1918年12月28日,第5版。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