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78
&忧支释寃 2020年第3期
代替旧偶像,决不是唯一真理代替偶像。
傅斯年显然承认自己便是以“新偶像代替旧偶像” %而要分清楚偶像和非偶像便要“认明白时代的
关系”一“但凡适于当时的对于当时最多数的人类有平等的利益的,都认以为非偶像,反是,都认
以为偶像”。也就是说,即使是偶像,只要“对于当时最多数的人类有平等的利益”便不妨崇拜,“更
清楚着说,我们拿人道的偶像,打礼教的偶像,是应该的”。他在此文中引用了尼采的名言一“让
每件东西的价值都被你重新决定”%其实,他之前就有过类似提法%他分析当时的思想界,认为
“我们”是“凡事应当拿是非当标准,不当拿时代当标准”,与之相对的“他们”则“从古所有,乌可议
废者”。①
在这次争论中,其实两边的主张表面相当接近,蓝公武、匡僧、傅斯年似乎都能接受“批判的精
神”“拿是非当标准”“以’效果’为断”%但因各自的社会阵营不同,看似相似的表述,对各自的意
义却全然不同%《新青年》一派原本有鲜明的“崇外”色彩,现在《时事新报》同人批评其“崇外的独
断”,实际是试图有所纠偏%而傅斯年是新派代表,本应视此论调为冤家,但在论辩中,只能以“让
每件东西的价值都被你重新决定”这一名言为依据,回应称自己一派是“以’效果’为断”,崇拜的新
偶像是批判以后认为具有价值的,而非盲从%他辩驳的是《新青年》一方并不存在蓝公武等所指控
的“错误”,却并未指出对方观念本身有何不妥。相似的表述背后是一方进攻一方退守的姿态%傅
斯年的用意是将立论核心从“外国偶像”转换成“让每件东西的价值都被你重新决定”的这一过程,
如此即能容纳《新青年》此前的“语言天地”,同时又能有效回应当下的质疑及背后的重估之风%但
这看似古今中外一视同仁,实际已是大退让,让原本确定的“外国偶像”,变成了“没有古今,也没有
中外”,在表述上已接近蒋梦麟所观察到的古今中外都置疑的倾向%此种退让也一直延续到胡适
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
值得注意的是,傅斯年在面对“外国偶像”质疑时,敏锐地意识到,当时反对崇拜外国偶像的
人,很可能“助旧派张目”,起到保护中国旧偶像的效果%他说:
这位用“崇拜外国偶像” 一句话打人的美术家,却是很好的一位偶像保护家。他用外国偶
像四字把别人破坏中国旧偶像的事件扫过,便成就了他的保护中国旧偶像——如汉字、旧文艺
等等——的作用*中国人最会把舶来的事务想出个新用法。偶像一个名词到中国,就成了保
护偶像的器具!②
按照傅斯年的意思,《时事新报》的“击西”,其实可能也在“声东”,这提醒我们,他们对“外国偶像”
的讨论,一方面固然是对“欧化”的态度之争,另一方面也关联着对中国传统的态度%这也正是当
时另一场有关“固有文化”的争论之核心,与“外国偶像”之争交织在一起%
二、固有文化:从破坏到整理
在胡适《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整理国故”是新思潮在“对于中国旧有的学术思想”一种态
① 傅斯•:《随感录(&)》,《新潮》第1卷第5期,1919年5月1日,第926—928页(卷页);傅斯年:《人生问题发端》,《新
潮》第1卷第1期,1919年1月1日,第5页(卷页)。
② 傅斯•:《随感录(&)》,《新潮》第1卷第5期,1919年5月1日,第928页(卷页)。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