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82
&忧支释寃 2020年第3期
“重估”之风的挑战,实际上是以“反启蒙”的口号回应对“启蒙”的质疑,所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在被提出和流行的五四时期本就隐含着“启蒙”与“反启蒙”的双重性甚至多重性%
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多重含义
《新青年》一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这在欧战结束之前更是如此。在那
时的“思想界”中,《新青年》一家独大,他们从讨论洪宪帝制、孔教入宪一路而来,“相知深切”,逐
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语言天地”,在这一“语言天地”中,“外国偶像”需要崇拜,“固有文化”需要破
坏,几乎是“天经地义”之事。①然而,到了欧战结束前后,各派纷纷汇聚到“思想界”,没有了“彼此
不言而喻的’假定’”,故不受原有“语言天地”限制,又受“重估”之风影响,开始质疑《新青年》的
“天经地义”。且质疑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旧派,而是同为新派的类似《时事新报》同人的社群%
对胡适《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及其中“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整理国故”的解读,需放回到上述
两场有关“外国偶像”与“固有文化”争论及背后“重估”之风的语境中方能更好理解%不过,需要
说明的是,争论与口号的提出未必全是因果律支配,更像是“互缘”,有“不断的联带关系”%②两场
具体的争论类似“重估”风气中的插曲,成为胡适、傅斯年调整表述的契机%实际上,蓝公武、张东
苏等人正是胡适此文的对手方之一,比如胡适说“现今的人爱谈'解放与改造’,须知解放不是笼统
解放,改造也不是笼统改造”,便是指创办了《解放与改造》杂志的张东苏一派%③且在胡适“再造
文明”的方案中,“输入学理”与“整理国故”隐约可见他半年前与张东苏书信往来中的想法,延续着
张东苏“一方面将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输入进来,他方将固有文化整理起来”的表述%正因要兼顾
自己主张和多方质疑,胡适才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援引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开放、折中甚
至略显笼统的表述%同时,因其开放、折中,故能为各方接受,也能接续《新青年》传统又能暗藏胡
适自己的主张%
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胡适开篇即点出其写作缘由是当时“报纸上发表过几篇解释’新
思潮’的文章”讨论“新思潮的性质”,他读后均不满意,觉得“或太琐碎,或太笼统,不能算作新思
潮运动的真确解释,也不能指出新思潮的将来趋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批评包世杰《新思潮
是什么》“究竟不曾使我们明白那种种新思潮的共同意义是什么”%此句最能说明《新思潮的意
义》并非纯粹是一个发表主张的宣言,它首先是一个统合性的文本,是要让人“明白那种种新思潮
的共同意义”%
胡适显然意识到,当时新思潮中已非《新青年》一家,并且各家各派多不一致%这也是许多时
人的共同观感。许德坯亍就认为,当时的“文化运动太无轨道”%张东苏听后“很有感触”,也认为文
化运动“太没有方针”,故他希望能找到“一个共同点”%④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的用意与张东苏相
通,所以他说:“我以为现在所谓'新思潮’,无论怎样不一致,根本上同有这公共的一点”,那便是“评
判的态度”%据他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作’评判的态度,
他认为尼采的名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⑤也就是说,“重新
① 关于“语言天地-的讨论,参见钱鍾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页。
② 关于“因果-与“互缘-的讨论,参见梁启超《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对于旧著1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
(约1922年12月),《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5页。
③ 本段及下一段引文见胡适《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11月),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1卷,第699*691页。
④ 东菇:《文化运动的方针》,《时事新报》,1920年1月22日,第2张第1版。
⑤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11月),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1卷,第692—693页。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