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三期
P. 9
李恭忠 / Society 与“社会"的早期相遇:一项概念史的考察
(similar ty a savings bank ) 银会;(6 ) the Longevity Association 长生会;(7 ) a literarg association 文会;
(8) the Poet's Association 诗会;(9 ) the Association for Mutual Protection 保 良会;(10 ) the Masonic
Association 规矩会;(11 ) rules of an association 会规;(12 ) intercourso 交亲、交接、交际、交结、党与、
密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四条释义中的“拜会”一词,还添加了一则英文脚注:“这个术语
仅适用于加入一个出于革命或者其他不合法目的而形成的社团,它的一丁点声音都会吓着中国官
员,因而即便在交谈中使用起来也应该极为慎重。”①
从罗存德的举例释义来看,society在华人当中大体对应着三种结社:一是日常普通结社;二是
宗教结社;三是反叛性的会党%这显然跟辞典编纂者本人的经历和认知密切相关。学术界已有的
研究表明,罗存德来自德语地区,1848-1850年由礼贤会派至香港担任郭士立的助手,此后一度回
国,1853—1857年又作为福汉会(the Chineso Evangelization Societa)的传教士,在香港及附近地区从
事传教和文化出版活动,1857年以后曾经担任香港政府的视学官,后来致力于著述和辞典编纂工
作%②罗存德编纂这部辞典时,采用美国的韦伯斯特英语辞典作为底本(很可能是1847年版)。③
但与此同时,作为长期在华工作生活、对中国语言和文化颇有研究的传教士,罗存德也记录了中国
人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具体结社形态,并且援引它们来解释society —词%如前所述,郭士立
对三合会颇有研究,而罗存德则跟他有过交集,并且长期在香港附近活动,因此可能对三合会比较
了解%特别是对“拜会”的注释,表明他很清楚这种结社在中国官方视野中的异端形象%
如果说从马礼逊到罗存德编纂的双语辞典主要出自外国人之手、服务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话,
那么稍后出版的邙其照编纂的英汉双语《字典集成》(1868年)及其修订版《华英字典集成》(1887
年),则是出自中国人,出版以后也在中国人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④这部字典中的相关词
条和释义如下:"Association会,党羽,交际,相投” ;"Social交友的,伦类的,好交友的” ;“ Societa会,
结社,签题之会;the good society of this city本城上等人家;members of a society会友”。⑤当然,邙其
照这部辞典以“字典集成”作为书名,相关译法(包括“党羽”这一释义)也确实体现了马礼逊以及
罗存德的影响%
甚至是1908年出版的颜惠庆等人编辑的《英华大辞典》,都还能看到罗存德辞典明显的痕迹%
《英华大辞典》对于societa释义为:(1 ) The relationship of men ta one another when asociated in ay
way交际、交接、应酬、恳亲,companionship周旋、友伴;fellowship往来、通往来;(2 ) A number of
persons associated for any tempOTary or pemanent objeci 会、协会,an vsociation for mutual or goint
usefulnes, pleesure or profit社、互助会、辅仁会、同谋公益之公会、公社、讲求公益之会社,as a
literarg society 文学会、文学社;ta enter a society 入会,ta enter a secret society 入私会;a member of a
sociiy 会员、会友;(3 ) The persons, collectivaly consiaered, who liva ip any cgion or at any period 社
会、居民、邑民;(4) Thoso who mututly giva and receiva formal entertainments 互相应酬之绅士、上流
社会、绅家、缙绅。⑥跟罗存德一样,颜惠庆仍然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人际结合形态来解释society,提
到的经验知识既包括各种正面色彩的“会”,也包括另类色彩的“secret society私会” %
总的来看,从马礼逊到罗存德,来华传教士们在双语语言研究方面堪称专家,他们对于中西语
① W. Lobscheid, 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Part 1 ( Hong Kong: The “ Daily Pres" Office, 1866) , p. 102.
② 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第128—129页。
③ 熊英:《罗存德及其〈英华字典〉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2014年,第56—58页
④ 司佳:《近代中英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涉》,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版,第107—114页。
⑤ 邙其照:《华英字典集成》,光绪十三年重镌本,第23.344页。
⑥ 颜惠庆等编辑:《英华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08年版,第2129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