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五期
P. 40

杨奎松/ “问道于器”


          直以来也都存在着质次价高的问题。他明白地告诫说:“洋布便宜过土布,无论是国民怎么样提倡
          爱国,也不能够永久不穿洋布穿土布。如果一定要国民永久不穿洋布来穿土布,那便是和个人的经
          济原则相反,那便是行不通。”①这显然也是他身体力行地通过降低着装品质以迁就国货,最终不得

          不退回到长袍马褂,并在重大礼仪场合仍不得不身着西式大礼服的一个重要原因 。
               即使在孙中山去世几年后,情形也还是如此。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服制条例》,与1912年
          《服制》一样,明文规定男女礼服及制服均应采用“丝麻棉毛织品”,且“限用国货”。②国民党党国
          大员及各地当局随后也曾三令五申要求部属“穿国货中山装”。③然而,除了男女礼服因为明定为

          满服之袍衫,能基本保证使用国产绸缎外,多数大中城市党政官员的制服着装,两三年后便多半由
          国产棉麻织品,改换成进口毛料。而作为中国时尚之都的上海最甚,1931年市政府人员就已经普
          遍改穿西装,“少见[着]中山装者”。④而更新一波的男性时尚,干脆“以穿皮靴马裤为最时髦”。⑤

          此种趋势,当然会让不少人深感不安。
              但国人着装全面西化,也并不简单地反映在许多人趋向穿西装这一服式选择上。实际上,
          1927—1928年中山装在全国范围的流行,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国人对服饰美的传统观念,因而也极
          大地改造了传统的制衣业和裁缝行。

              这是因为,中式剪裁是平面的,只管大小长短,不考虑人体曲线,一块布料中间剪个洞作头部,
          剪两个口作袖口,折起来就是衣服的前片和后片。安上领子、袖子,两侧缝合并按对襟或偏襟的需

          要裁好缝好前片,然后镶边、滚边、钉扣或再加上些刺绣,就大功告成了 O®结果就是,无论袍褂还
          是裙衫,从腰身到袖管、裤管,都是大直筒甚至是宽摆式的。这也是18-19世纪,无论满族汉族,服
          装大都以肥大宽松为美、为舒适、为正常,反而无法理解把衣服做得合身的西人如何能走路的一个
          重要原因。然而,不论哪种“中山装”,都是基于西人对服饰美的观念,并用西式剪裁技术制作出来
          的,用中式剪裁技术是无法制作“中山装”的。

              西式剪裁与中式剪裁本质的不同,在于它运用了“省道”和“分割线”的技术,根据人体转折面,
          自然分片切割,或捏合布料形成缝合线迹,最终把平面布料转化为适合单个个体身体曲线特征的立

          体服装。而经过20世纪初的留学潮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后,中国城市知识青年渐渐有了追求
          个性解放的意识和观念,衣着上凸显身材乃至性别特征已渐成风尚。孙中山穿过的学生服、猎装式
          军便服所以能够风靡全国,除了政权转换的冲击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合体与美
          观,激发了众多青年追求身体解放的欲望。这也是为什么当男人们还在争论穿中山装到底该用国
          产布料还是用挺括洋呢的时候,从上海开始,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早已风行“充分的呈露出女性的曲

          线美”的新式旗袍。⑦特别是1927-1928年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发明,如旗袍马甲,修小腰身与下
          摆,将腰身以下一段剪作弧形,将袍身改短、袖子缩小,将袍身下摆开叉,包括在衣料、色泽及镶边上

          的种种替换,自然而然地引领出“ 一桩匪夷所思的衣服革命” o⑧



             ①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924年8月24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
          局1986年版,第424T25页。
             ②  《服制条例》,《行政院公报》1929年第40期,第13—18页。
             ③  《粤提倡国货穿国货中山装》,《中央日报>,1930年3月26 EJ,第3版;《蒋院长提倡中山装》,《立报),1935年12月31
          日,第3版。
             ④  《中装西装旗装以至于中山装戏单装》,《新春秋》,1932年6月12日,第2版。
             ⑤  曲线怪:《时装漫谈》,《北洋画报》1931年第722期,第1页。
             ⑥  冷芸:《中国时尚:与中国设计师对话》,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版,第3—5页。
             ⑦  《旗袍在今日之妇女界其流行有意想不到的普遍》,《上海漫©>1928年第1期,第3页。
             ⑧  绝尘:《关于旗袍的话》,《新闻报(本埠附刊)》,1928年4月1日,第5版。
                                                                                                            41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