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近代史研究》2020第六期
P. 24
杜丽红/清末东北防疫中的“财”与“政”
卫生职能,厉行防疫。①在东北地区,这一转变始于20世纪初,1899年和1904年俄日相继军事占
领营口,分别设立卫生局,并在交还营口过程中以条约的形式要求中国必须保留这一机构,严格从
事卫生防疫。②
及至1910年,日、俄两国已分别占据中东铁路的南北两部分,一方面通过铁路附属地建设,将
其势力根植于铁路沿线;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宜接建立起行政管辖,俄国人通过公议会管理哈尔
滨道里的市政,日本的关东都督府直接管辖关东州的行政。日俄在东北势力的巩固与发展,已经成
为地方政府在日常行政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说,很多事情的处理已非简单的内政,而是
带有涉外性质的事务。因此,地方官员一直避免卫生防疫成为日、俄两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重要借
口,很多情况下都会不惜财力和人力满足对方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遵照列强的意愿按照西法防
疫成为东北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其次,东北经济发展迅速,不仅建成了贯穿全境的铁路,海陆交通四通八达,而且成为大量直
鲁劳动力谋生的目的地。便利的交通和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得东北防疫必须应对两大难题:一是
防疫范围广阔和管辖权复杂的难题;二是大量劳动力季节性流动带来的超出政府能力的社会管
理难题。
东北水陆交通便利,且有着错综复杂的管辖权问题。自1897年修筑东清铁路始,至1910年已
建成全长3124. 1公里的铁路网,铁路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然而,东清、南满、京奉和安
奉四条铁路不同的管理者③,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遇事时常常发生冲突,不得不通过沟通和交
涉解决问题。东北铁路跨越中俄两国国境,与世界各地相连,可北接西伯利亚大铁路,直通欧洲;可
经海参歲港和大连港直达世界各地。除铁路外,东北还拥有便利的海路运输,人们可经漫长海岸线
进出东北地区。在东北内部,冬季河道封冻,各处道路平坦,陆路交通便利。这样就决定了在广阔
的东北地区防疫必然涉及铁路、海路和陆路交通的问题,其复杂性可想而知。
清末,东北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华北地区的劳动力前往。1908年后,东北大量农产品进入世
界市场,1910年该地区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达21. 6%。④此外,俄国大力开发西
伯利亚,创造了许多工作机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直隶、山东农民赴东北各地及俄国境内寻找
谋生的机会。其中,“山东人十之八九在俄境担任矿工”。⑤在东三省的外来劳工主要从事耕地、养
蚕等农业劳动,其次为手工业及商业,仅有少数人在修筑工程中谋生。他们不同于招垦的农民,主
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每年出关在各地从事各种工作挣取工资的外来劳工,人数在20万人左
右。⑥这些居无定所、来去自由的流动人口成为防疫的主要对象,如何防止他们携带病毒四处流动
成为防疫的关键所在。
再次,东北大鼠疫爆发时,正值清廷财政困难,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无力承受应急性支出。正
如奉天全省防疫总局编撰的《东三省疫事报告书》所言:“行政上之经常费尚无法支应,临时费之有
① 杜丽红:《海港检疫全球化对华影响之研究》,《全球史评论》第8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40—141页。
② 参见杜丽红《近代中国地方卫生行政的诞生:以营口为中心的考察》,《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4期。
③ 其中东清铁路归俄国人管辖,南满和安奉铁路归日本人管辖,京奉铁路归清政府管辖。
④ Hsia Liang-Lin,China's Foreign Trade Statistics,1864 - 7949(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
⑤ 《致济南孙慕帅电》(宣统三年正月十七日),《锡良任东三省总督时外省来电》第13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
书馆藏(以下简称“近代史所藏档”),甲374/18o *匕处锡良所讲似非托词,他曾电询各地禁止苦工出关对当地经济有无影响,下属
各州县多报告“在境耕作之直东小工为数无多,是若辈事俄矿者实占多数”。《致天津陈筱帅、济南孙慕帅电》(宣统三年二月初二
EJ),《锡良任东三省总督时外省来电》第13册,近代史所藏档,甲374/18o
⑥ 有学者认为,1904年进入东北的苦力在20万人以上,1908年日本牛庄商务参赞报告当年有20万以上的苦力出关。参见
执无《直鲁移民与满洲经济》,《现代评论》第6卷第133期,第6页。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