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117
&叫支昂完 2022 年第 2 期
时甚而认为中国律改"已成各法,是否可以促进司法之进步,余以为未也" 。①董康从反思清季
误入欧陆法系,推及至对整个大陆法系之质疑,称"平心比较"颇觉"从前主张,偏重新之一方,至今
日更苦手续之繁重 。 然此中困难情形,恐非吾国一国为然,凡属用大陆法系者,当同抱此感想" 。②
1924 年,他引人"东亚法律系统"或"东亚法系"概念,代替"中国法系""中华法系"等称谓,认为其
不仅可与风头正劲的英美法系相沟通,甚至可与风行世界的罗马法系相争衡尝游英京伦
敦,……颇疑英之系统亦出东亚,或即所谓东来法之一驮 。 由是推之,东亚法系固亦横亘世界,与罗
马法对峙,不可磨灭之物也" 。③ 1926 年至 1936 年, 董康四次访日,名为寻访汉籍珍本图书,实借讲
演"东方法制之古历史"之机,与日本法政界联抉倡导东方法制与东方文化 。④ 董康立场和态度的
转变,体现了民国肇建以来政局演变,东学、西学与中学竞存争胜态势下,国家法制取向及个体生命
价值及学术思想,在重新估定传统的现代价值中不断寻求自我调适和突破 。
综上,法系知识生产与历史演化背后,其实是法律和政治文明新陈代谢问题,抑或法律文化及
价值观念替擅问题。 日本摆脱江户时代中国文化影响,代之以西洋文化,在法制领域受容大陆派法
律,既接续其继受法文化传统,也契合融入世界体系的现实需求 。 深领其意的梁启超诸人循其轨
辙,为中国继受欧美法系以光大自我,从历史中寻找现实变革之道 。 所以,更深层的影响是,始于知
识论和价值观引介传递,终而落实于新政治制度建构,即借径由东洋学知识传播了西方文化价值
观,并成为肇建现代型国家体制的有机构成 。 在清季民初那一代法政人士心目中法系"概念,不
仅是用以分析世界法律现象知识性工具,更是衡度文物制度优劣的价值尺度 。 在进化论、"欧洲中
心论"强势话语支配下,法律"现代性"几成前现代 国家走向 世界 、推行"西化"之代名词 。 换言之,
法律"西方化"俨然是法律"现代化"同义语 。 此虽为时代观念的映照,却不无绝对和片面之嫌 。
尤应注意到,中日两国历史与国情相差极殊,以致双方在接引域外知识与实现制度转型中也差
异极大 。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毕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截然分为两概,在强大而持久的社
会心理和文化惯性作用下,形成的巨大张力贯穿近代历史始终 。 因此,在知识引介、价值传导以及
制度展开中,长期处于古与今、中与西、本士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纠结中,礼法之争此
起彼伏、不绝于缕 。 近代世变之下,法系知识论和价值论均有不同程度演变, 20 世纪 30 年代朝野
内外群起鼓动重建中国法系,以期重估、重建本士文化价值,恰是对清季以来对中士价值观之否定
的强烈反弹,可谓否定之否定,将另文探讨。
(责任编辑:胡永恒)
① 董康: { 民国十二年司法之回顾 ) , { 中报) , 1924 年 10 月 10 日国庆纪念增刊第 6 版。
② 董康: { 中国编慕法典之概要) ,何勤华、魏琼编: { 董康法学文集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7 1 页 。
③ 董康: { 新 1日刑律比较概论) ,上海《 法学季刊 》 第 3 卷第 5 期, 1927 年 7 月 ,第 5 页 。
④ 董康著,王君南整理: { 董康东游日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222-224 页 。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