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近代史研究》2022第二期
P. 56

&叫支昂完            2022 年第 2 期


               必追溯其所在社会的主导思维和价值取向 。 在此意义上,本文是一种"理想型"研究,文中的两个
               基本概念一一桃花源和乌托邦,也都是"理想型"的意象 。
                    本文认为,桃花源可以作为中国近世读书人心中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范本,它和西方的乌托邦
               传统存在一些根本差别,透露出两种文化在基本思维和价值取向上的深层歧异 。 20 世纪初康有为
               《大同书》的出现,则意味着中国人构筑理想社会的参照模式从桃花源转向了乌托邦 。① 这个变化
               和晚清以来中国文化的西化趋势有关,提示出近代思想转型中某些至今仍未得到深入反思的面相 。
                    《大同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早经大量研究得到彰显 。 萧公权称之为中国乌托邦思想史
               上"最有系统、最有想象力的著作而康有为不但是"中国第一个乌托邦作者也是"中国最伟大
                的乌托邦思想家" 。② 但《大同书》在何种意义上属于乌托邦文本?它和中国人此前所构思的各种
               理想社会有何区别?萧氏并未作答 。                  目前对《大同书》的多数研究集中于其创作年代、版本流变、
               思想来源等 。③ 本文的兴趣不是那些构成了理想社会的具体要素,而是它们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
               体特征 。 为此,我们不仅要勾勒《大同书》与西方乌托邦思想传统的关系,也必须追溯此前中国文
               化中的相应观念 。④


                                                  一、桃花源与乌托邦


                    19 世纪末之前,可供一个中国人构思理想社会的思想资源,大致为以下几种:1.儒家经典,其
                中尤以《周礼》和《礼记·礼运》最具代表性 。 尽管这两部书引起的质疑历来未绝,但仍是儒者追怀
               兰代时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 2. 道家著作,女日《老子》的"小国寡民"说、《庄子》的"至德之世"、《列
               子》的华青国等,都为理想社会提供了范本 。⑤ 3. 宗教思想,如太平道、摩尼教,以及佛教的弥勒信
               仰与净土信仰等 。 宋元以后,民间衍生出各种教派,采用佛教"劫数"概念,宣扬弥勒救世、一朝太
               平的观念,对底层民众极具吸引力,但在士大夫眼中则是不折不扣的异端,避之唯恐不及 。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大概是有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理想社会典范,不但被频繁征引,启发了大
               量屡续、唱和、模仿和商榷之作,而且还化为各种形象,进入绘画和园林设计,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
               一种理想境界主题 。⑥ 19 世纪中西接触之初,它还曾被魏源用为理解西方世界的参照意象瑞
               士,西士之桃花源也 。 惩硕鼠之贪残,而泥封告绝主伯亚旅,自成卧治 。 王侯各拥强兵,熟视而无如




                   ① 通常认为,中文的乌托邦一词最早由严复在 《 天演论》 中采用(黄河 ,青编著: { 近现代辞源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年版,
                第 780 页) 。 不过沈国成发现,赫管黎的原文使用的是 paradise ( 天堂),而非 utopm ,甚至 赫 弈黎的其他著作也未使用过 utop18 一
               词,不知严译从何而来(沈国成 :{ 一名之立旬月蜘 厨 :严复译词研究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年版,第 60 页) 。 又,关于托马
               斯·莫尔的 《 乌托邦 》 在中国近代的传播,参见高放 {( 乌托邦 〉 在中国的百年传播               关于翻译史及其版本的学术考察 ) ( { 中国社
               会科学 } 2017 年第 5 期) 。
                   ② 萧公权主号,汪荣手且译: {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38 、387 、449 页 。
                   ③  汤志钧: {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 ( 大同书 刊 ,上 海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马悦然著,张京生是译: { 从 〈 大同书 > ;看中西乌托邦
               的差异 } , { 二十一世纪} 1991 年 6 月号;房德 邻: {( 大同书 〉 起稿时间考    兼论康 有为早期大同思想 } , { 历史研究 } 1995 年第 3
               期;未维铮: { 从 ( 实理公法全书 〉 到 ( 大同书 刊 , { 求索真文明     晚清学术史论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31 -258 页;邹
               振环: {( 佐治垒言 〉 与 〈 大同书 刊 , {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6 年版,第 91 -94 页;张濒: { 危
               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 寻求秩序与意义 } ,新星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5 -75 页 。
                   ④ 有关中国人的理想社会观,参看鲍吾刚 《 中国人的幸福观) (严蓓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 有关中国近代乌
               托邦思想,参见张濒 《 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H 台北《 新史学》 第 14 卷第 2 期, 2003 年 6 月) 。
                   ⑤ 钱穆: { 道家思想与安那其主义 } , { 思想与时代》 第 22 期, 1943 年 5 月 。
                   ⑥ 石守谦: { 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 } ,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2 年版,第 52-71 页 。
                48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