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01

刘  超  梁程宏 / 普通中学还是综合中学?

                               行知、黄炎培等主要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简称南高师附中)为据点,积极探索建设兼
                               顾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中学。 这两派不仅在舆论上激烈交锋,更以南北高师附中为实验
                               场,实行并总结出两套迥异的中学模式,成为 20 世纪 20 年代后中学教育制度的模板,深刻影响

                               了中国社会的人才供给与职业系统。
                                   学界对上述中等教育模式变革的研究较薄弱,且缺乏对其中重要个案的深入挖掘 ,忽略了民
                                                                                                            ①
                               初十年内各学校尤其是代表性学校的实践探索及各方力量的博弈。 由是,本文拟以当时极具代表
                               性的南北高师附中为基点,结合其他学校的情况,考察清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学模式之争,探
                               讨中国中等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意涵。


                                 一、 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之争:清末民初的中学困境与南北高师附中的历史渊源


                                   清廷对实业教育的重视始于洋务运动。 洋务派早期欲培育“实学”人才以扭转国运,设立了京
                               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福建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 此类学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之始。 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的专才培养模式饱受质疑,普通教育地位逐渐凸显,系统性的教育改
                               革提上日程。 自此,中学之制渐具雏形,中学发展方向成为全社会关切之议题。
                                   一般而言,清末民初的中学制度移植于日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分轨而设,这一思
                               路贯穿中国近代的前三次学制设计(即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1902 年的壬寅学制
                               确立中学堂办学目的为“肆力于普通学之高深者,为高等专门之始基”。                               ②  1904 年的癸卯学制亦认
                               为,中学堂为“较深之普通教育”而设,使“毕业后不仕者从事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

                               堂均有根柢”。      ③  民初,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继承了清末学制框架,《中学校令》规定
                               中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为完成普通教育。 由此,普通教育长期为中学教育的主流,职业教育则处于从
                               属地位,且办学取向明显向普通教育靠拢。 对此,黄炎培批评指出,职业类学校“不过加读农商业

                               教科书数册,其结果成为农业国文商业国文而已”。                      ④
                                   清末学制的颁定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中学的办学取向,其中就包括五城中学堂(北京高等师
                               范学校附属中学校前身)与两江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前身)。 五城
                               中学堂设立的初衷是为北京电话局培养洋务人才,却因壬寅学制改变了办学方向,该校也因之成为
                               中国政府首创的近代中等学校,为全国普通中学教育之示范。 北高师教授兼附中校长林砺儒称:
                               “假如没有 1902 年壬寅学制的公布,五城学堂就很可能在二等学堂基础之上设立头等学堂,而成为
                               一所电信专业学校。”         ⑤  1903 年,三江师范学堂(1906 年改为两江师范学堂)开办,之后又成立进行
                               普通教育的附属中学。 民初,北高师收五城中学堂为附属中学;1917 年,南高师附中在两江师范附
                               中停办三年后恢复办学。
                                   根据学制改革的要求,上述两校确立了重视普通教育的方针,然而它们的人才培养方向却与一



                                  ①  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王伦信《我国综合中学制度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第 4 期;
                               王红艳《20 世纪综合中学的历史回顾与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 年第 10 期;陈学军《民国时期中职合并与分离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 年第 4 期;张礼永《近代“综合中学”模式的得失考论》,《教育学报》2015 年第 2 期;陈学军《中国近代中
                               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版。
                                  ②  《钦定学堂章程》,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 272 页。
                                  ③  《奏定中学堂章程》,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 326 页。
                                  ④  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东方杂志》第 14 卷第 7 号,1917 年 7 月 15 日,第 165 页。
                                  ⑤  林砺儒:《祝北京师大附中六十周年校庆》,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林砺儒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917 页。
                                                                                                                   1 0 3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