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02

2022 年第 5 期

                               战后全球经济重建的潮流相悖,也与民族资本发展黄金期各省工商业迅猛发展的趋势不匹配。 时
                               人认为,当时的学制形成过于匆忙,盲目照搬日本,往往“不管社会的需要,不管地方情形,也不管

                                           ①
                               学生的个性” ,以至出现教育与经济发展趋势脱轨之尴尬局面。 1907 年,全国 1013571 名学生中,
                               仅有 8693 人出身实业学堂(包括初等、中等、高等实业学堂),占比 0. 86% 。                        ②  1912 年,比例虽升至
                               1. 08% ;但至民族资本发展黄金期的 1916 年,其占比反下降至 0. 75% 。                   ③  黄炎培对此有言:“自清
                               光绪二十三年至民国五年凡二十年间之职业教育,虽以事实上之需要,略有进展,而尚未为一般当

                               局和社会所重视。”        ④  胡适对中学造就“无能游民” 的现状大声疾呼:“这种教育不是亡国的教育
                               吗?”  ⑤  张謇、陈独秀、蔡元培等亦纷纷发声。 在社会舆论的支持下,发展实业教育,注重职业人才
                               培养,俨然成为中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就清末以来的职业教育问题,学界一般关注学制改革对实业学校的调整,却忽视了普通中学在

                               此热潮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实际上,对普通中学职业教育的尝试,自清末以来便未间断。 1909 年,
                               清廷欲“远稽湖学良规,近采德国成法”,以“文实分科” 之法在中学堂推行实业教育。                                     ⑥  北洋政府
                               也于 1914 年颁定《教育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规定各中学可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灵活调整课程时

                               长,强调学校应“切民生日用”“与社会相入”。                  ⑦
                                   从民间至官方,发展职业教育已成社会共识,但中学改革应如何开展却难有定论。 在南方,以
                               郭秉文、黄炎培为首的“西洋派” 掌控江苏省教育会与南高师,偏好美、英等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模
                               式。 郭氏留美归国后,即著文介绍德、美职业教育体系。 黄氏赴美国、菲律宾考察职业教育后,明确
                               表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依赖,互相调剂”,“如普通教育不改良,则职业教育亦不能改良
                               也”。 ⑧  他认同美国“参加职业教育于普通教育之中”的模式。                       ⑨  郭秉文、黄炎培等人的呼吁逐渐得
                               到教育界的认可。
                                   1916 年 11 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决“中学教育改良办法案”,在强调“以完足普通教育为
                               主”“以职业教育为辅”的同时,建议“中学校得自第三学年起,就地方情形,酌授职业教科,并酌减
                                                           0
                                                           ○
                               他科时间”,学制自此渐有松动。             1  次年,教育部正式提出《中学校第二部办法》,规定:中学校自第
                               三学年起设第二部;中学校第二学年修业完成之学生且志愿于毕业后从事职业者可入第二部;各地
                               应视地方具体情形给第二部学生加习农业或工业、商业等科;第二部授课时长及实习时间是在原中
                                                               1
                                                               1
                               学校令规定时间上最多增加 5 小时。              ○  此办法颁布后,南方诸省纷纷着手改革。 江苏省最为积极,
                                                                2
                                                                1
                               黄炎培牵头各校集议,拟定修正办法。                ○  此后,施行“第二部”的学校除南高师附中外,还有江苏省
                                  ①  朱叔源:《改良现行学制之意见》,《中华教育界》第 10 卷第 3 期,1920 年 9 月,第 78—79 页。
                                  ②  学部总务司:《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95、298、299 页。
                                  ③  李蔺田主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90 页。
                                  ④  黄炎培:《三十五年来中国之职业教育》,庄俞、贺圣鼐编:《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商务印书馆 1931 年版,第 141 页。
                                  ⑤  胡适:《归国杂感》,《新青年》第 4 卷第 1 号,1918 年 1 月 15 日,第 26 页。
                                  ⑥  学部:《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实科折》,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年版,
                               第 750 页。
                                  ⑦  《教育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 749 页。
                                  ⑧  黄炎培:《调查美国教育报告》,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集》第 1 卷,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74 页。
                                  ⑨  黄炎培:《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教育杂志》第 9 卷第 1 号,1917 年 1 月,第 2 页(文页)。
                                  1
                                  ○
                                  0  《第二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大会议决案》,邰爽秋等编:《历届教育会议议决案汇编》,教育编译馆 1935 年版,第 8 页
                               (文页)。
                                  1  《记事》,《教育杂志》第 9 卷第 4 号,1917 年 4 月,第 25 页。
                                  1
                                  ○
                                  1
                                  2  江苏省教育会:《复省长公署中学校增设第二部修正办法书》,《江苏省教育会月报》,1917 年 5 月,第 14 页。
                                  ○
                                1 0 4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