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06

2022 年第 5 期


                               俗,促进教育”,呼吁引入地方力量兴办实利之业,培养实学人才。                            ①  一年后,陈宝泉组织了北高师
                               附小和附中的教师前往江浙,考察当地中小学的办学经验。 1917 年、1919 年,陈宝泉先后与黄炎培、
                               郭秉文、蒋维乔、袁希涛等人前往菲律宾、日本、美国考察教育后,提倡职业教育的态度更为坚定。 他
                               一边大力批驳“学数年毕业不能作技师,又不切实用”的学校教育模式 ;一边不遗余力地宣扬教育
                                                                                            ②
                               独立,并以江苏南通、无锡为例证,直言教育“离开政党的关系才能发达”。                                ③  他赴任北高师后便增
                               设教育专修科、职工科、体育专修科及东三省师范养成班等,力求改变北高师偏重普通教育之局面。
                                   陈宝泉的主张显然与袁世凯集权中央、打压地方势力的思路相悖,同时校内“东洋派”的反对
                               声亦不小。 1920 年,陈宝泉欲仿照美国,着手进行“高师改大”,便因苦于校内“东洋派” 与“西洋
                               派”的矛盾而辞职。 对此,报界猜测陈氏去职或与江苏省教育会势力北上,欲掌控北高师有关。 而
                               北高师全体大会的讨论似印证了舆论的猜测,与会诸人一致认为,此事是“由于该校东洋派诸教
                               员,反对改革学制,及某系某派(即江苏省教育会)欲肆其垄断野心而起”。                                ④  北方舆论界大多持此
                                 ⑤
                               说 ,足见当时北方知识界对于以江苏省教育会为首之南方势力的提防和抵触。                                    ⑥
                                   即便如此,北高师附中在陈宝泉与韩诵裳主政期间仍对第二部进行了初步尝试。 但因环境
                               所限,该校整体办学方向在民初十年间仍追随教育部政策,大致保持了以普通教育为中心的传
                               统。 1916 年,与南高师旗帜鲜明地将实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同立为教育宗旨的做法有别,北高
                               师附中的简章中明确规定:“附属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借以研究普通教育之方
                               法而便本校教生实地练习教授为宗旨。”其课程有修身、国文、英文、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
                               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与《中学校令施行规程》 规定相近。                                ⑦  教育部的第二部
                               规划颁定后,北高师附中尝试将部分职业知识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如在必修之图画课、手工课中
                               设置木工、器画、简易金工、图案画、锻金工、透视画、投影画等内容,但职业针对性不强。 至第四
                               学年时,北高师附中虽开设第二部,但与南高师附中相比,其重点仍在抓紧普通教育,如国文课程
                               重视学习文言文,为第二部学生增设社会学、地理、历史等普通科科目,工业科目学时为 10 小时,
                               仅为南高师附中第三学年同类科目学时的一半,且未提及联系工厂实习等事,其真实的重视程度
                               不难窥见。    ⑧
                                   北高师附中对于第二部的谨慎态度,在校长林砺儒为该校出版物撰写的发刊词中体现得淋漓
                               尽致:“民国五六年,国中研究教育之机已动,各校渐有略事通融以期适应者”,然新制“惟事属草
                               创,无所依据”,且缺乏“部章画〔划〕一之全国学校”以做示范,致学制实验只能由地方或教育团体

                               自行实验,“至是几尽失其圭臬”。 以南高师附中为首的“锐进者”虽声势响彻一方,但“惑于则效”
                               的“稳健者”多保持沉默,故后者的数量亦不在少数。 北高师附中虽为“全国实验中学之一,部章之
                               限固略宽,而负责实验研究之责甚大”,但考虑到改革前期的诸多问题,主要就新学制的“教材之选
                               择,学级之编制,教授训练之实施”多加研究而不是马上附和。 因此,在民初十年间北高师附中选



                                  ①  陈宝泉:《上总统书》,蔡振生、刘立德编:《陈宝泉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40—42 页。
                                  ②  陈宝泉:《日本、菲律宾之女子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蔡振生、刘立德编:《陈宝泉教育论著选》,第 48 页。
                                  ③  陈宝泉:《美国教育见闻及我们今后应注意之点》,蔡振生、刘立德编:《陈宝泉教育论著选》,第 109 页。
                                  ④  《北高师之更换校长潮》,上海《民国日报》,1920 年 11 月 26 日,第 3 版。
                                  ⑤  蒋梦麟:《说明北京高师事件经过之事实致陈宝泉先生书》,《北京大学日刊》第 760 号,1920 年 12 月 4 日,第 1 版。
                                  ⑥  江苏省教育会在北方政界与教育界根基深厚,深刻影响了民初十余年来的改革趋势,蒋梦麟、黄炎培、袁希涛等人都曾因
                               南方出身而招致非议。 谷秀青:《清末民初江苏省教育会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39—249 页;钟明浩:《江苏省
                               教育会与民国教育界的南北争竞(1919—1927)》,《教育学报》2019 年第 4 期,第 97—108 页。
                                  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简章》,《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友会杂志》第 1 辑,1916 年 4 月,第 123 页。
                                  ⑧  舒新城:《中学学制问题》,《教育杂志》第 14 卷第 1 号,1922 年 1 月,第 3—5 页(文页)。
                                1 0 8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