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03

刘  超  梁程宏 / 普通中学还是综合中学?

                               立二中、四中、五中、六中,以及福建省立十三中、华侨公学、江西九中、直隶一中、天津大营门中学

                               等校。
                                   与态度积极的南方不同,北方虽也有北高师附中、京师公立第一中学等少数学校参与探索,但
                               反对之声显然为北方教育界的主流。 来自北方的异议多出自留日、留德学者(或曾赴这两国考察

                               者),其势力主要在北方各大高校与教育部,影响甚广。
                                   教育界中,蔡元培、范源濂、蒋维乔、姜琦、李步青、于春霈等人皆声援分轨制,否定将职业教育
                               融入普通教育的做法。 与日本学者强调“职业教育之根本精神宜布植于普通教育中” 的观点一

                                 ①
                               致 ,蔡元培坚持普通教育的中心地位,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别喻为“教室、寝室” 与“地基”,
                               强调后者为前者之基。          ②  原南高师教员、时任浙江一师校长姜琦驳斥“我国学制完全是由日本抄袭
                               而来的,所以我国教育毫没有效果”之说,认为教育成败取决于教育经费与学生毕业的出路。                                          ③  教
                               育部设“第二部”的办法颁行不久,作为北方教育界重要代表的直隶教育会就提请废止中学第二部

                               而扩充实业学校的议案,态度极其坚决。                  ④  北方教育界另一个重要代表京师教育会亦反对中学设
                               第二部,认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得混为一谈,致淆学制”。                             ⑤  北方教育界之抵触态度表露
                               无遗。
                                   从政界看,蔡元培的影响甚巨,其后继者范源濂主政教育部时延续了蔡元培制定的政策方向。
                               彼时教育部总长一职虽更替频繁,然多为“东洋派”,如汪大燮、汤化龙、范源濂、傅增湘、汤尔和、黄
                               郛等大多数总长都有赴日留学或考察经历,且与蔡氏关系密切。 因此“第二部”之设虽经教育部同
                               意,但在舆论分歧极大且收效未有定论的情况下,教育部并不急于推行,只是在政策方面给予“西
                               洋派”试验之空间,以观后效。 为此,1919 年 4 月教育部颁布通令,赋予各校酌情裁量权,让地方自

                               主选择模式并进行实践,择优选用。               ⑥  至此,在中学教育模式上,形成南北势力分庭抗礼的局面,南
                               北高师的附属中学亦逐渐分野,走上各自改革探索之路。


                                                二、 前沿探索与制度惯性:南北高师附中的发展路径


                                   舆论声中,南北高师附中分别就美、日中学模式进行探索,以办学成效回应争议,为中学教育改
                               革领路。 其选择背后亦呈现多方势力的博弈,对中学教育改革影响甚巨。
                                   (一)升学与职业并重———江苏省的教育诉求及南高师附中的前沿探索
                                   甲午战争后,江苏实业在“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的“实业救国”浪潮中迅速崛起,并随
                                                                                    ⑦
                               民初《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权度法》等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颁定与一战给中
                               国民族工业提供的良机,迎来发展高潮,使投身实业的士绅阶层获得大量社会政治权力。 而科举制



                                  ①  樱井时太郎、于春霈:《职业教育之根本精神宜布植于普通教育中》,《京师教育报》第 26 期,1916 年 2 月 15 日,第 14 页。
                                  ②  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教育杂志》第 13 卷第 1 号,1921 年 1 月,第 1 页(文页)。
                                  ③  姜琦:《学制革新之先决问题》,《教育杂志》第 12 卷第 9 号,1920 年 9 月,第 1—3 页(文页)。
                                  ④  直隶省教育会:《中华民国六年全国教育联合会议案:拟废止添设中学第二部扩充甲乙两种实业学校以推广教育之实利
                               议案》,《都市教育》第 3 编第 31 期,1917 年 10 月 21 日,第 4 页(文页)。
                                  ⑤  京师教育会:《1917 年京师中学会议对增设中学第二部的意见》,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第 3 辑上册,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387—388 页。
                                  ⑥  《教育部咨交通部各省区中学校应斟酌地方情形酌量增减科目及时间文》,璩鑫圭、唐良炎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
                               编·学制演变》,第 827 页。
                                  ⑦  张謇:《劝通州商业合营储蓄兼普通商业银行说帖》,李明勋等编:《张謇全集》4,“论说  演说”,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年
                               版,第 67 页。
                                                                                                                   1 0 5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