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14

2022 年第 5 期

                               绩不良,即乘机撤销……略据规模之职业学校,改办初中,或恢复高小” ,使本就处于萌芽状态的
                                                                                               ①
                               职业教育再受打击。 1925 年,专门职业学校有 1006 所,设职业科的中学 42 所;至 1926 年,职业学

                               校减至 846 所,设职业科的中学也仅增至 57 所。                ②  师范教育亦然。 “中师合并”使师范失去独立地
                               位,其结果是“师范教育根本动摇,数年来百孔千疮,病态毕露”。                           ③  综合中学对职业学校空间的挤
                               压可见一斑。
                                   由此,综合中学既失去了普通教育的原有水平,又未能在职业教育上有所建树,尴尬之地位颇

                               受人诟病。
                                   3. 个体示范与全局效果的扞挌:精英中学的局限性
                                   “新学制”颁定后,一批中学跟随东大附中积极探索综合中学模式,而其中最早施行新学制的
                               学校,大多为各地首屈一指的名校,如江苏省立一中、岳云中学、明德中学、南开中学、春晖中学等。
                               综合中学制复杂的分科选科制与兼容职业科的设计,需要资金、教师、设备、课程等大量教育资源支
                               持。 有赖于江苏省教育会及苏省各商会的支持,东大附中经济状况较佳。 但当时全国各地的学校
                               大多经济困难,难以承担综合中学的开销。 即使是地处京城的北师大附中,在 1923 年夏也因“京师
                               教育经费又无着……延至九月始开学”。                  ④  后来,国联教育考察团也认为,中国“高级中学分科太
                               多,亦成疑问。 盖此种学校学生及专科教师既为数不多,设备亦甚简陋,分为各科,实最不经济”。                                         ⑤
                               实际上,彼时美国在校生 3000 人以上的中学已相当普遍,而中国的中学在校生规模普遍在三五百
                               人,因此,选科制度与职业课程设计在中国中学的性价比甚低,也难以克服规模效应不彰的技术性
                               困难。  ⑥  正如周予同所言:“中国究竟只是中国而非美国,结果,因经济拮据的关系,选科制与大规
                               模的分科的高级中学都不能彻底实施,而且发生种种流弊。”                          ⑦
                                   此外,施行综合中学制的各校声名显著,其生源大大优于他校,社会及家庭的期待集中于升学
                               预备,校内大部分学生亦以升学为目的。 久而久之,这些学校中的职业科就在无意中被边缘化,乃
                               至同化为普通科。 其结果是,综合中学制的施行反而强化了普通中学的力量。 如南开中学,升学者
                               占八五成,“入商科者志固不尽在职业也。 坐是则毕业后之升学者,不能不为之顾及,商科课程亦

                               不能不稍为普通。 但与设立商科之目的未免不符”。                       ⑧  即便在东大附中,后期选科制中的“职业
                               科”也名存实亡。 尤其是初中阶段,“一百九十余张初中毕业文凭,其中没有一个是商科的”。 东大

                               附中教师凌纯声便认为,“这块有名无实的分科招牌,当然可以去掉了”。                               ⑨
                                   雪上加霜的是,军阀势力频繁更迭更直接破坏了南方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的教育。 1924 年,江
                               浙战争爆发,江苏省的教育经费几乎全部充军,江苏的学校纷纷停课,东大附中勉励维持的财政平
                               衡一触即溃。 随着各方势力对江苏省的争夺,地方士绅也被迫进行政治站队,“苏人治苏”的地方
                               社会治理模式几近破产。 郭秉文因亲近齐燮元以筹措办学经费而遭牵连,“东大易长”风波由此而
                               起。 此后,江苏省教育会也因抵制“党化教育”和政治站队而屡遭国民党势力及皖系军阀打压,并





                                  ①  钟道赞:《二个半月视察职业教育所得之感想》,《教育与职业》第 97 期,1928 年 8 月,第 479 页。
                                  ②  吴玉琦:《中国职业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1 页。
                                  ③  沈亦珍:《全国教育会议与师范教育》,《申报》,1928 年 5 月 20 日,第 11 版。
                                  ④  林砺儒:《本校编制三三制学则课程之经过大略》,《北京师大附中》,第 31 页。
                                  ⑤  国联教育考察团:《中国教育之改进》,国立编译馆 1932 年版,第 67 页。
                                  ⑥  王伦信:《我国综合中学制度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第 3 期,第 43 页。
                                  ⑦  周予同:《中国现代教育史》,福州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66 页。
                                  ⑧  喻鉴:《南开学校之三三课程》,《新教育》第 4 卷第 5 期,1922 年 5 月,第 864 页。
                                  ⑨  凌纯声:《东大附中初级中学课程之过去现在与将来》,《教育杂志》第 17 卷第 8 号,1925 年 8 月,第 35 页(文页)。
                                1 1 6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