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五期
P. 151
张发青 / 哈里森·福曼《北行漫记》的多维审视
后,他在给总统的报告中写道,“国民党政府言必称民主,行事则独裁。 重庆新闻审查制度实属世
上最严”,在华外国人都受到秘密警察的严密监视。 ① 当时,外国记者多次要求放松新闻检查,国民
政府置之不理,而共产党人却公开邀请外国观察者赴延安考察。 得知福曼主动申请访问延安,中共
驻渝办事处欢迎他去延安采访,董必武还给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写信介绍他的情况。 ② 作为共产
党驻重庆的官方代表,周恩来多次邀请外国观察员前往边区考察 ,并表示“记者们不仅会受到欢
③
迎,而且可以去他们任何想去的地方,包括敌后的前线”。 ④
迫于内外压力,蒋介石被迫同意福曼等人赴边区访问。 在历时 5 个月的考察中,福曼向所在的
报社和通讯社发回大量报道,但“其电讯稿 80% 的内容被重庆新闻检查官删扣” ,被删减后的稿
⑤
件几乎失去了原始资料的价值。 ⑥ 为了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真相全面、客观地告
诉全世界,福曼出版了《北行漫记》一书。
二、 肯尼斯·休梅克对《北行漫记》的评价
福曼的《北行漫记》一经出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等美、英主要报刊争相推
介,该书一跃成为美国畅销书,先后被译成 15 种语言。 ⑦ 斯诺、史沫特莱、拉铁摩尔等人都给予高
度评价,但也有部分学者持否定态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肯尼斯·休梅克(Kenneth E.
Shewmaker),他认为《北行漫记》虽“被誉为一本权威性的纪实文献”,但由于“福曼几乎不注重事实
的可靠性,书中含有很多愚蠢的错误”。 ⑧ 过去,由于海外史料的缺乏,学者们多认同休梅克对该书
的评论。 但通过查证摩根索日记、谢伟思证词和林迈可、董显光回忆录等相关史料,发现休梅克在
评述《北行漫记》时,无论是所引用的材料还是发表的评论,都存在不当之处。
首先,休梅克批评福曼不注重事实的材料中,存在张冠李戴之误。 如他所引用的摩根索的评
价,是对福曼 1935 年出版的《穿越藏区禁地》一书的否定评论,而非对《北行漫记》。 在藏区考察期
间,福曼借宿于一个美国传教士家,该传教士返美后曾告诉摩根索,“福曼的调查区域主要集中于
拉卜楞寺方圆二三十英里处。 他并不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因此其出版的书中有许多不准确的记
载”。 ⑨ 据此,摩根索认为福曼不注重史料的准确性。 休梅克引用摩根索对《穿越藏区禁地》 的评
论材料去否定《北行漫记》是不恰当的,这是他在材料使用方面的不妥之处。
再如,休梅克还引用了谢伟思在美国国务院雇员忠诚调查听证会上对福曼的评论。 但据考证,
谢伟思评价福曼的原文如下,“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美国人公开承诺美国政府将对中国
共产党提供援助,这种说法既不明智也不谨慎。 这个演讲造成的影响尤为不幸,因为他面对的不是
① Representative Michael J. Mansfield of Montana to President Roosevelt, Jan. 3, 1945, FRUS, China, Vol. 7 ( Washington: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9), p. 12.
② 武燕军等:《抗战时期在渝外国记者活动纪事》,《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 30 辑,第 196 页。
③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y the Second Secretary of Embassy in China ( Davies), March 16, 1943, FRUS, China
(Washington: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7), p. 214.
④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沈苏儒等译:《历史不应忘记》,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31 页。
⑤ 《有关中国统一议题的空中辩论》(1945 年 2 月 24 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党宣传部档案,七一八(5):86,第46 页。
⑥ Kenneth E. Shewmaker, Americans and Chinese Communists, p. 173.
⑦ China, 1972 - 1978, undated, AGSL AMC 017, Folder 10,Box 01.
⑧ Kenneth E. Shewmaker, Americans and Chinese Communists, p. 167.
⑨ Morgenthau, Henry, Morgenthau Diary (China), Vol. 1, (Washington: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5), p. 1330.
1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