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六期
P. 33

2022 年第 6 期

                   ·专题研究·






                                清末“国语”的概念转换与国家

                                            通用语的最初构建                                ∗






                                                      黄兴涛 黄 娟







                            内容提要  清末时,传统的“国语”概念发生了现代意义的转变,开始用来指称民族国家
                            的通用语。 这一概念变化受到日本有关思想实践的双重刺激。 清末国家通用语的构
                            建,以癸卯学制的颁布和实施为正式起点,以预备立宪的开启为加速机制,通过制定《蒙
                            藏回地方兴学章程》和《学部中央教育会议议决统一国语办法案》 开始其早期实践。 这
                            一构建始终由朝廷主导,得到朝野人士和满蒙汉等族趋新官员的共同推动,可谓被人忽
                            略的清末新政、立宪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清廷长期推行官话与汉语在国家内政外
                            交中实际作用不断加大的结果,它对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萌生及相关建设具有重要历
                            史意义。
                            关键词  国语  官话  通用语  现代中华民族意识
                            作者  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黄娟,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编辑




                       深化清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自觉史研究,对于我们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
                   历史意义。 而在现代中华民族自觉史当中,关于中华民族共通语的构建,也即现今所说的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建设,又是不可轻忽的重要内容。 清末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通过国语运动所表达的国
                   家通用语文的最终追求,并非只是“孤立地就汉语汉文本身而言”,也是希望建设一种“在国家的
                   引导下,在同少数民族互动的关系中,通过各少数民族的使用而逐渐形成的全民可共享的现代新

                   式汉语汉文”。      ①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各族人民为建设现代国家,在传承使用各自民族语文的
                   同时,需要共同致力于构建一种能实现彼此沟通交融的通用语文工具;另一方面,要想使这一工
                   具充分发挥好“通用”功能,又内在地提出要在其中“更多、更好地容纳和传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的重要信息,增强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深度理解和情感交融” 的理性要求。 实际上,就强化和深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这方面的工作至今仍任重道远。 为此笔者曾呼吁,应加强清代以来关



                       ∗ 本文为2020 年度国家民委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传播与培育的历史考察”(2020 - GMG -027)和中国人民大学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地项目(100100 -297221302221)的成果。 在修改过程中吸收了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①   黄兴涛:《深化中华民族自觉史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研究》2020 年第 6 期。
                    3 4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