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六期
P. 49

2022 年第 6 期

                   “藏回”地方而已。 而在此前一年,锡良就能自觉组织翻译、编辑满蒙汉三体国文教科书,以服务于
                   过渡阶段的教学需要,实在显示出其过人卓识和做事魄力。
                       在清末国家通用语的构建过程中,那些具有现代意识、汉文修养和立宪观念的满族新式知识分
                   子,还表现出更加积极有为的态度。 如满洲镶白旗人、山东道监察御史庆福,当得知有某议员以北

                   京话乃一“偏隅之方音”,反对将其立为简字标准时,便立即联合了宗室普广、笔帖士邵常青等 107
                   位满洲旗人,专门向资政院陈帖,痛陈何以语言必须统一,而统一又为何必须采纳北京音作为官话

                   简字标准的理由。 其言慷慨激昂,痛快淋漓,颇耸动观听:

                            善哉,江益园之言曰,岂有合言语不通、情意不达之部落而得为同胞者! 夫言语一致之重
                       要如此,强国之设谋又如彼,今不致力,尚待何时?! 而一致非取京音不可。 前有某议员著论,
                       谓不能以偏隅之语为官话,此大谬也。 夫言语出于人,非出于地也。 地有偏隅,人无偏隅。 凡
                       京师所在,人皆趋之,千百年会萃摩〔磨〕练,在成此一种京话,斯即中央非偏隅也。 且原与京
                       语大略相同者,已有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甘肃、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十一省,
                       及安徽、江苏之两半省矣。 此外,各语无两省相同者……岂有舍京语而别事娇揉之理哉! 京语
                       非北京人私有之语,乃全国人共有之语,故福等昌言推广京语,纯为大公无我之心,无庸嗫嗫吞
                       吐者也。


                   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公无我”之心,庆福等人还特意表示,如果需要派人到各省州县简字研究所巡
                   查,抽查所教语音是否准确合格,“京中旗人愿借此稍尽义务,联合感情,无所希图”,“川薪但求足
                   用,不必加优”即可。         ①  这一说帖,在当时对推进现代国语运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也集中体现了满人
                   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自觉。 当然,这与京话早已成为满蒙汉旗人、尤其是满汉民族语言长期互动
                   交融的结晶体,不无直接关系。
                       清末通用语的国语构建和实践,是取得了一定实绩的。 比如,在传统汉语通行地区,切音字
                   运动的官话普及就有明显成效;在边疆民族地区,也一度使汉语教学得到广泛重视和有效推行。
                   以新疆为例,据统计,1905—1911 年,新疆共设学校 606 所,其中回疆地区有 416 所,均自 1907 年
                   开始设立,以推行汉语教育为主的官话讲习所、简易识字学塾、汉语学堂共 358 所,其中“ 汉语学
                   堂”192 所。   ②  在这些学堂中,作为国语国文的汉语文所占课时较多,在每周 36 课时中,国文和习
                   字即占到 12 课时。      ③  再看川藏边地区,1907 年,护理四川总督兼办边务赵尔丰开设关外学务局,
                   在川边藏区开办学堂,普及教育。 1908 年开设 34 所学校,其中有 27 所是官话小学;1909 年增办
                   学校 18 所,其中 17 所为官话小学;1910 年,川边藏区各类学校增至 119 所,其中 93 所为官话学
                   堂。 所习官话,均以学部所定《圣谕广训》为标准,自编课本有《关外官话课本》 等,都是通俗易懂

                   的白话文。     ④
                       不过,由于此事牵涉广泛、难度空前,实践起来自非易事。 存在种种不足,自属难免。 特别是广
                   大的少数民族长期聚居的地区,究竟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汉语教学,而同时又能保证其很好地
                   传承自身的民族语言文化,这是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难题,在预备立宪运动的阵阵催生曲中,这



                      ①   庆福等:《陈请资政院颁行官话简字说帖》,《清末文字改革文集》,第 125—127 页。
                      ②   参见王树枬等纂修,朱玉麒等整理《新疆图志》第 39 卷,“学校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705—735 页。
                      ③   《吐鲁番厅官立第二初等小学堂学务要略表》,年月不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编:《清代新
                   疆档案选辑》第 36 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83 页。 吐鲁番厅官立第二初等小学堂设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
                      ④   张敬熙:《三十年来之西康教育》上册,商务印书馆 1939 年版,第 19—41、75—76 页。
                    5 0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