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4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74

362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尽管付出了沉重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犹太难民还是挺过了整个战争时期。
                  1945年9月后,随着日本人的投降,虹口的“隔离区”终于再度开放,犹

              太难民们的行动也获得了自由。在联合国援助组织的资助下,他们快速地回到
              正常的生活中来。在上海的犹太人绝大多数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移居到

              了以色列或美国,以致在战争结束后的短短几年间上海“犹太人共同体”就
                      14
              解体了。 当1954年新中国政府希望所有外国人离开时,整个上海只剩下12位
              难民了。到1981年4月,当年流亡上海的犹太难民中只剩下马克斯·莱博维茨

             (Max Leibwitz)一人了,他因患帕金森病完全瘫痪而留了下来,后来在上海
              去世。

                  1933年后流亡到中国的犹太难民并非都到了上海,也有部分人来到日本
              人占领的哈尔滨,例如,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赫尔穆特·斯特恩(Helmut

              Sterm)就是其中之一。斯特恩属于第二代流亡艺术家,他是跟随他的母亲流
              亡到中国来的。斯特恩1928年出生于柏林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他的母亲
              沃尔夫·彼·安妮斯(Wolf  P.Annes)是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钢琴演奏师。1938年

              11月“帝国水晶之夜”后,希特勒开始杀害德国犹太人,有钱的犹太人纷纷
              出逃,安妮斯利用某种关系与哈尔滨的一家剧院签订了工作合同,并带着一家

              人,经意大利的热亚那、巴勒斯坦的塞德港、孟买、斯里兰卡、新加坡、中国
              香港抵达大连,然后北上到达了哈尔滨,那时斯特恩只有10岁。由于斯特恩

              的一家被日本人误认为是日耳曼人,因而得以在哈尔滨平安地生活下来。在哈
              尔滨流亡期间,有音乐天赋的斯特恩进入了俄国犹太人开办的音乐学校,师
              从当时流亡到哈尔滨的俄国犹太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前圣·彼得堡马林斯

              基剧院乐队首席弗拉基米尔·达维多维奇·特拉赫滕贝格(Vladimir Davidovich
              Trachtenberg)。为了能为家庭多挣一点钱,他在学习之余,经常给俄国人的芭

              蕾舞团的演出伴奏,也经常在街头巷尾为中国人的婚礼助兴演奏。正是在哈尔
              滨流亡期间,他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场音乐会。1949年,在经历了日本占领、
              苏军进驻、国共内战以及东北人民政府成立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后,在哈尔滨

              生活了11年之久的斯特恩与父母一起去了以色列,后又到了美国,1961年才


              14   Paul Sauer,Die Schicksale der Jüdischen Bürger Baden-Wurttembergs während der national-socialistischen
                 Verfolgungszeit 1933\1945,Stuttgart: Kohlhammer Verlag,1969,S.247。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