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2023年5-6月
P. 77

2023 年第 3 期

          陷入混乱。 杭州守军第十集团军刘建绪部之第六十三师曾奉命掘毁钱塘江堤,试图以水堵住日军。
          “朱骝先知道这件事,立即电令停止决堤”,同时电请蒋介石“严令制止”,蒋介石“卒依所请,保全了
         2 省 8 府人命财产的惨重损失”。 11 月 14 日后又采取措施,稳定杭州局势,并于 11 月 20 日左右制
          止炸毁钱塘江大桥。 在 11 月 24 日左右,严令禁止破坏杭州城。 在 12 月 9 日离开杭州前,密令周
          象贤、赵龙文、罗霞天和宣铁吾 4 人勿在杭州执行“焦土抗战”。                         ①  2004 年赖志伟据杨仲揆之研究
          成果,参考朱家骅档案,称:“焦土作战是蒋介石首先提出的,朱家骅却明确地反对。 这种公然对抗
          蒋介石抗日政策的举动,不但没有受到蒋介石的训斥,反而受到蒋介石的赞赏,因为在蒋介石看来,
          朱家骅是很会运用权变的政治人物”,由此,“朱家骅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在担任一段时间的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后,便出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这一至关重大的职务”,成为蒋介石“得
          心应手的心腹幕僚”。         ②
              据胡颂平、杨仲揆和赖志伟 3 人之研究,朱家骅在卸任浙江省主席一职前后确有拒绝执行“焦
          土抗战” 举措。 遗憾的是,胡颂平和杨仲揆并未注明所据史料,而赖志伟所参考引用之朱家骅档
          案,笔者未能查到。 故就朱家骅拒绝“焦土抗战”力保杭州城之事,只能用相关史料作一旁证。 首
          先,关于朱家骅阻止掘毁钱塘江堤,保护包括杭州城在内的 2 省 8 府免遭“自我焦土”一事,前引 12
          月 5 日朱家骅“离浙声明”中称蒋介石“来电对于海塘、民用财物、民营电厂、船舶等等,都要设法保
          存,不要毁坏” 可为佐证。 其次,对于缓炸钱塘江大桥事,茅以升和阮毅成回忆录提供了确切
                      ③
          证据。
              据茅以升回忆,在朱家骅接到调令前 10 天,即 1937 年 11 月 16 日下午,军方“因敌军逼近杭
          州”,命令南京工兵学校丁教官和茅以升负责的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协同处理”,于 11 月 17 日“炸
          毁钱塘江桥”。 茅以升以桥工处“归铁道部和浙江省政府会同管辖的,现在铁道部并无炸桥命令,
          至少也要有浙江省政府命令”为由,征求朱家骅意见。 朱家骅“觉得这时炸桥太早,而且杭州撤退
          事务还未办完,铁道部方面也正需用大桥”,商量“延迟几天再说,南京方面由他负责去解释”。                                           ④
          朱家骅认为炸桥进行“焦土抗战”,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即便有被日军“空袭”威胁,也不能由自己
          先行炸毁。 朱家骅甚至说愿意为此“负责”,向中央“解释”。 阮毅成称“军方要将钱江大桥,完全破
          坏,以免为敌军利用渡江”,朱家骅对于工兵团团长杨鲁豫(澍松)所携“即刻到杭,即刻炸毁,即刻
          返京复命”命令,“力持不可”,称“建桥不易,抗战终必将胜利,我方亦必须复员。 大桥完成尚不足
          三个月,如彻底炸毁,此后将无力修复。 只须炸毁桥墩一二座,使敌方无法利用通车,即已达到阻止
          敌人前进之目的”。 几经往返磋商,军方始同意炸毁大桥中间桥墩二座。                               ⑤  11 月 17 日清晨,“埋药
          完毕”,茅以升“忽然接到浙江省政府命令,叫把大桥公路立即开放通车”。                                 ⑥  可见,朱家骅不希望
          提前炸毁钱塘江大桥,既有军事考虑,更是为给杭州逃难民众留下一座“生命桥”。
              最后,对于 11 月 18 日到 12 月 9 日离杭前朱家骅数次密令保护杭州城事,从朱家骅档案中也
          可寻得一些蛛丝马迹。 11 月 18 日下午 7 点,朱家骅发给杭立武的电报中称:“南市、浦东毁灭大
          半,苏州城中心区已成焦土,松、太、嘉三属各县城镇乡情形亦同,如嘉善城被敌机轰炸,4 日投弹




             ①  胡颂平:《朱家骅先生年谱》,第 41—43 页;杨仲揆:《朱家骅先生的风范与事功》,第 229—230 页。
             ②  赖志伟:《书生从政:朱家骅在国民政府的政治活动(1927—1949)》,第 69—71 页。
             ③  《朱家骅播讲焦土抗战》,《东南日报》,1937 年 12 月 20 日,第 3 版。
             ④  茅以升:《钱塘江建桥回忆》,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33 页。
             ⑤  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杭州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48 页。
             ⑥  茅以升:《钱塘江建桥回忆》,第 35 页。
           7 6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