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3年5-6月
P. 81

2023 年第 3 期

          介石再次称:“长沙焚毁,不仅影响于前方军事,而且影响于将来政治更大。 文白不知责任所在,犹
          以为普通罪过,尚思推诿卸责,此表示无胆无知之事小,而对于革命与廉耻之事大!” 在蒋介石看
                                                                                     ①
          来,如果长沙城执行“自我焦土”的张治中能够如他在武汉撤退时指挥“自我焦土”那样,就完全不
          会发生这场悲剧。
              除蒋介石外,汪精卫、孔祥熙、陈诚、王世杰等国民党高层,也对长沙大火与“焦土抗战”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 王世杰称:“长沙大火,显系我军事机关预定行动。 燃烧范围之广,中外骇然。 即长
          沙对岸之湖南大学等校舍,亦被烧毁,尤为可骇。 湘人之在渝者闻甚愤慨,至以‘不抗战而焦土’责
          备守军。 守军之撤退,或为军略上之必要,肆意纵烧,甚至并学校文化机关亦在其列,似无可恕。”                                         ②
          陈诚于 11 月 17 日称:“此次长沙有计划有组织之暴行,其惨状令人闻而心酸,何况目睹? 影响所
          及,足使军心动摇,民众失望,显可成为抗战之危机。” 在另一处,陈诚再次强调:“本来第二期抗战
                                                         ③
          开始之前,确实有人提出过‘焦土政策’的,以为这才是粉碎敌人‘以战养战’毒计的根本办法。 焦
          土政策也可以说是‘坚壁清野’之一道。 而所谓坚壁清野,中国战史上有过,外国战史上也有过,本
          不足为奇。 不过问题的关键,是在应当如何实施上面。 ……如仅仅为了坚壁清野之名而放火烧城,
          并不计较有无成效,致使万万千千无辜的人民做毫无代价的牺牲,这就谈不到什么计划或政策了,
                                   ④
          而是一种无可原恕的残暴。” 11 月 22 日孔祥熙致蒋介石电报中称:“文(12)日岳阳始陷,元(13)
          晨长沙即自焚毁,此间人士颇多怨望,尤以湘籍诸人为最。 窃意破坏办法,似应限于有关军事之设
          备而足以资敌者。 今敌在 300 里以外,即将名城毁为焦土,地方负责人员,殊为鲁莽。” 汪精卫于
                                                                                       ⑤
         11 月 23 日说:“因误解焦土抗战,而至于将长沙付之一炬,是极可痛心的事。” 在 11 月 25 日的国
                                                                               ⑥
          民参政会上,汪精卫再次强调:“至于因战略关系而放弃某一地方的时候,则必须根据军事常识,分
          别加以破坏。 例如军事建筑及军用品,必须破坏;又如道路桥梁及交通器材,亦必须破坏;至于民居
          商店及粮食等等,则要看情形,为走不动的民众打算,尤其是都市人口众多,更不可鲁莽从事。 此次
          政府及各界民众,对于长沙事件, 均极痛心, 惩前毖后, 对于焦土名词之误解及滥用, 应加倍
          注意。”  ⑦
              其他人员,如熊式辉说,“长沙大火,闻为实行‘焦土政策’,免以资敌”。                              ⑧  前湖北省主席何成
          浚称:“焦土抗战一语不可误解,所谓‘焦土’系因‘抗战’坚守争〔阵〕地而不移退,不屈服,以至人
          物皆毁,非先毁了等敌人来。” 王子壮也在日记中称:“本来,根据军事当局之意见,重要城市及与
                                    ⑨
          军事有关之设备于放弃时应予破坏,以免资敌。 特此次地方负责者误听谣言,以准备为行动,不得
                                I
                                0
          不予处罚,是破坏之意。”
              长沙大火发生后,国民党高层对“ 焦土抗战” 的反思,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原先主张“ 自
          我焦土”的桂系在长沙大火后集体失声;第二,综合汪精卫、孔祥熙、陈诚、王世杰、钱大钧、王子


             ①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8 年 11 月 16 日。
             ②  林美莉编辑校订:《王世杰日记》上册,1938 年 11 月 14 日,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 年版,第 158 页。
             ③  《函呈以长沙大火请予处分以慰民众而定军心》(1938 年 11 月 17 日),《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台
          北,“国史馆”2016 年版,第 336 页。
             ④  《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上),台北,“国史馆”2016 年版,第 113 页。
             ⑤  《孔祥熙等致蒋中正电》(1938 年 11 月 22 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 - 080200 - 00504 - 107。
             ⑥  汪精卫:《为什么误解焦土抗战》,《中央日报》,1938 年 11 月 23 日,第 2 版。
             ⑦  《参政会驻会委员会议汪议长阐述焦土抗战真义》,《中央日报》,1938 年 11 月 26 日,第 2 版。
             ⑧  洪朝辉编校:《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香港,明镜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14 页。
             ⑨  方秋苇:《焦土抗战论之批判》,《中国社会》第 5 卷第 2 期,1939 年 1 月 15 日,第 13 页。

             I  《王子壮日记》第 4 册,1938 年 11 月 21 日,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年版,第 581 页。
             0
           8 0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