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近代史研究》2020第五期
P. 53

赵媾/柳叶刀尖


          Wright)、孟合理(P. McAll)编《局部麻醉法入门》(Introduction to Local Anesthesia),张霁译《简易外
          科学》(Minor Surgery and Bandaging},富马利(Mary Fulton)译《绷带缠法》(The Roller Bandage)等。

          1930年代市面流行的外科医书除博医会出版者外,则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日译医书为多,如孙柳
          溪、葛成勋编译《外科总论》、汪于冈编译《实用外科手术》等。①

              西医外科学书籍的译介呈现出外科知识更新的演进轨迹。19世纪下半叶的西医外科仍处于
          传统外科向现代外科转型、传统外科与现代外科共存的时期,外科学理论及临床实践皆带有传统色
          彩。以炎症理论为例,炎症乃因血液积聚而渗出脓液的观点以及放血术的操作 ,仍在《西医略论》
          中被采信。②此外,在伯驾、德贞等人的医疗记录中,亦可窥见放血术、轻泻处方等传统外科疗法的

          普遍使用。20世纪以后,基于细菌学的确立,外科学译著抛弃了陈旧观点,认为:“炎症者,为身体
          之一部组织,因受特别刺激所起之变化”③;发炎原因“甚伙,且不一致,最多见者乃细菌侵入”。④
          这与今天的炎症理论已基本一致。

               以细菌学阐释发炎理论为起点,手术操作各环节皆采取消毒手段而愈发规范化。20世纪以后
          医学教育的制度化,逐渐推动教会医院业务革新,使得外科临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以博济医院的
          手术操作为例。19世纪末,博济医院按照无菌原则改设了新的手术室;同时,强调外科医生及其助
          手术前彻底洗净双手,并在防腐溶液中浸泡,使用抗菌溶液及蒸汽仔细消毒手术器械。医院于
          1903年购买了第一台性能可靠的消毒器,1914年又安装了现代化的管道系统,手术室装备了全套

          消毒设施。得益于此类设施与举措,博济医院得以较多地操作腹部手术,并促进了 20世纪一二十
          年代专业化外科的形成。⑤同一时期,湘雅、华西协和大学、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北京协和等医
          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也开始了类似的专业化进程,外科与眼耳鼻喉科、妇产科等分立,成为独立的医
          院专科。

              伴随着手术实践与知识译介的进展,前述19世纪晚期教会医院里“刀圭神技”的故事,显示出
          社会对西医手术某种程度的赞许与接纳。某些病人以自身入院割治的经历,更为细致地描述了西
          法割治的精妙之处,医院也不再如采生折割的隐秘空间那般恐怖。与中医治外症常常罔效相比,西
          法割治的奇效历历可见:“将腐处刮尽,即不至蔓延,其妙一;其毒未深,不论生熟,即可割治,其妙
          二;割时不知痛楚,割后克日收效,其妙三。虽手法之精,亦器具之妙,五官可补,四肢可接,腹患可

          以内开,肤裂可以线补,真有夺造化之妙用。”⑥在社会一般认知中,麻醉术、腹部手术已成为西医外
          科区别于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标志。在医界方面,新世纪的西医外科学逐渐构建起自身的学科话
          语体系,不再局限于“手的技艺”这一学科定位,而是极力呈现自身“贯通医学各部”的科学医学

          属性:


                    向之所谓外科,以器械治疗,仅仅及于体外者。今则范围及于脏腑,其学弥精,其技弥神,
               是以欲究斯学,不能仅持手技,必于医学各部,贯而通之,始克有济。解剖、生理、病理、病理解
               剖者,外科之基础也。昧于部位,暗于理由,虽欲施术,其道末由。若夫诊断病之消长,鉴别手

               术之适当与否,则有赖于内科。至于细菌学,于外科尤为重要,显微镜及实验室检查,其关于外





             ①  鲁德馨、张锡五:《新医来华后之医学文献》,上海《中华医学杂志》第22卷第11期,1936年11月,第1108—1120页。
             ②  合信:《西医略论》,第8—10页。
             ③  孙柳溪、葛成勋编译:《外科总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3页。
             ④  W. Rose&A. Carless著,应乐仁编译:《罗卡两氏外科学》,中华医学会编译部1934年版,第26页。
             ⑤  崔军锋、叶丹丹:《民国早期广州博济医院的专业化发展(1914—1926年)》,《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第128—130页。
             ⑥  《医院治病记》,《申报>,1895年8月1日,第1版。
                                                                                                            53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