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28

抗日战争研究               2022 年第 3 期








                                    乡民的逻辑:全面抗战时期

                                          浙南乡村的水利活动                                    ∗






                                                            吴敏超




                                内容提要  全面抗战时期,浙南永嘉县发生一起下岸村村民池凤廷与官岭山下村村民
                            吕龙海之间的水利诉讼案件。 永嘉县政府起初支持下岸村在前江浦修筑陡门 ,以便防咸
                                                                                                    ①
                            蓄淡、减少涝灾。 在吕龙海提出反对意见后,县政府又认为下岸村没有必要修筑陡门。 这一事
                            件惊动了浙江省政府和重庆的国民政府经济部。 后经浙江省政府、经济部裁定,令池凤廷拆除
                            陡门。 不过,下岸村采取拖延态度,提出再诉愿,并决定在陡门处建造活动木桥,方便村民往来
                            耕作。 这一案件所体现的上下游村民重灌溉还是重通航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战乱时期多由
                            乡民自行建筑水利设施、各级政府干预能力有限等情形,均反映了历史的共相与常情。 将这一
                            案件置于更长的时段和当时的浙南乡村社会考察,有助于探讨战争背景下乡民在农业生产和
                            水利活动方面的考量,以及乡村社会的实况、演变与运行机制,也启发我们以社会经济的视角
                            探讨抗战历史的内在发展,并将抗战时期视为长程历史时段中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浙南  乡村  水利


                       1940 年 10 月 1 日,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公报》刊登了一份再诉愿决定书,驳回浙江温州永嘉
                   县村民池凤廷的再诉愿 ,标志着一桩为期三年的官司告一段落。 时值全面抗战中期,国民政府首
                                         ②
                   都从南京迁到武汉,又西迁重庆。 浙江省省会杭州已沦陷 3 年,省政府迁至金华永康办公。 不过,
                   此时的温州 尚未被日军占领。 保存在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的经济部水利司档案,包
                              ③
                   含了国民政府经济部、浙江省政府和永嘉县政府之间的一系列往返公文,完整呈现了以吕龙海和池
                   凤廷为代表的永嘉县前江浦上下游村民围绕是否在前江浦上修筑陡门产生的矛盾与展开的斗争。
                   探讨这一案件本身的发展脉络与内涵外延,并进一步观察战时浙南乡村水利活动,有助于理解战时
                   乡民的行动逻辑和乡村社会的运行秩序。                    ④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史”(LSYZD21012)的阶段性成果。
                      ①   陡门,即水闸。 从古代到民国时期,文献中一般称之为“陡门”,本文亦称“陡门”。
                      ②   国民政府经济部编:《经济部公报》第 3 卷第 19、20 期,1940 年 10 月 1 日,第 505—506 页。
                      ③   温州地区时为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辖永嘉、瑞安、平阳、乐清、玉环、泰顺六县,督察专员办事处设于永嘉县城(今温
                   州鹿城区),即专员与永嘉县县长同驻永嘉城。 本文根据学界惯例将这座城市称为温州。
                      ④   相关研究有吴松弟:《温州沿海平原的成陆过程和主要海塘、塘河的形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 22 卷第 2 辑,2007 年
                   4 月;康武刚:《清代温州滨海平原的地方社会与陡门修筑》,《农业考古》2017 年第 4 期;徐佳贵:《始进终退:再论近代地方士人与
                   “国”的关系变迁———以刘绍宽〈厚庄日记〉为个案》,《史林》2017 年第 3 期;等。
                    3 0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